陈璧 朗读《努力、想好的人,谁能爱?》

陈璧 朗读《努力、想好的人,谁能爱?》

2023-02-15    10'02''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2070 13

介绍:
努力、想好的人,谁能爱? 文章发布时间: 2023-02-08 文章朗读者:陈壁 前言 学习爱与幸福后,我们知道不要“努力”要“勤奋”,因为“努力”是外求,“勤奋”是内求,同时它们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远。 于是,有小伙伴在早课上问郑委老师:“如何才能从努力走向勤奋?” 对于当代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可能一直都活得很努力,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什么叫“努力”,但真正“勤奋”的人比较少,所以少有人能真正地体会到两者之间的微妙之处和它们之间的巨大区别。 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努力”和“勤奋”,的微妙与区别。 正文 想从“努力”走向“勤奋”,首先要“停止努力”。 有人问:“停止努力是不是就什么都不用干了?” “什么都不干了”,那叫休息。 停止努力,是你特别想干,却没能量干了,就像生病一样,“努力”消失了。 它是从努力走向勤奋的中间状态,这个状态不痛苦,但是特别难受,是想努力又努力不起来的一种感觉。 人为什么会努力?其实是因为有目标。 达到那个目标,我就不难受了; 达到那个目标,爱人就说我好了; 达到那个目标,爸爸妈妈就高兴了; 达到那个目标,孩子就好了。 所以,人努力的本质是想好。 爱与幸福常常问大家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应不应该努力? 第二个问题:人应不应该想好?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说“当然应该了”,而且还有很多人想让孩子好、让爱人好、让父母好! 其实,“想好”是中国人非常可怕的一个想法。 大家仔细感受一下: 你想自己好,你是不是有一个设定为“好”的目标和结果。 那“想好”背后的声音是什么? 是不是“我不好”、“我不够好”、“我很不好”?三者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 所以,本质上来讲,绝大部分想好的人,是自我否定的人,是不喜欢自己的人,是对自己不满意的人。 然后,大部分人就有这样一个逻辑:我想好,我努力达到一个结果,就能感觉自己“我好,还不错,挺好的”。 这种逻辑让我们忽略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并通过外求的方式,来掩盖自我否定的真相。 越来越多的人学习爱与幸福之后,知道努力是不对的,想追求勤奋的生命状态,才发现自己不会“不努力”。 因为从“努力”到“不努力”是一个人由“紧”到“松”的过程,所以停止努力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过程。 第二种方法:看到我不是想努力,我也不是想好,我是觉得自己“不好,不够好,很不好”的真相。 看到真相,人就可以开始真正的修行了:去直面真实的自己,越来越相信“我真的很好,我圆满具足”。 圆满具足就是“我什么都有,我什么都不需要,我只想去奉献!” 一个人走到这条路,才知道什么是勤奋。 记住:努力的人、想好的人,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是不能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也就是说,谁都爱不到他。 因为努力、想好的人只要一个“果”,甚至他把精神和心灵上的“要别人关心”、“要别人理解”、“要别人爱”都当成了他“要”的目标和结果,这比要物质、要名利权财更可怕。 我们曾经说过“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不会依附于要,越要越没有,越给予越拥有!” 当你不努力了,不想好了,不“要”了,你放松了,这个时候你就能跟外界进行能量的交换了,别人理解你、尊重你、给你爱,你就有感受了。 很可能你会接受不了别人的爱,你会流泪、会难受,你会发现之前的努力只是一个漂亮的泡泡。泡泡被戳破了,你的心就成了一个干瘪的气球。所以,这个阶段你可能还会很弱。 这时候,你要在爱与幸福里,找高能量的人给予你接纳、理解、温暖、包容、爱……一切美好的东西。你会有很多泪水,但不痛苦、不难受。 流泪就是在不断洗刷你过去的伤痛,让那个圆满具足的自己一点一点地呈现出来。 结语 过去二三十年的中国社会太功利了,一切以结果为导向,而且大部分的人抱着那个结果,想证明自己有价值、有用,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夸奖,想好受、想舒服,这叫自食其果。 而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一直在教育我们得到的结果,要有利于他人,要反哺父母、反哺社会、反哺天地。 这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来讲太难了,因为大家都很害怕“奉献出去,我就什么都没有了”,但实际上是你不敢相信当你把结果都奉献出去时,会有更多的好果以不同的形式重新回到你身上。 因为大自然本来就是循环的,循环才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