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

《圣教序》

2018-01-25    08'11''

主播: 群欢

100 2

介绍:
圣教序 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 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象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象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覩,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人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指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涂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菀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注: 《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李世民撰写。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带梵本佛典回到长安,太宗见之甚喜。当年三月,玄奘奉命居弘福寺,并从事译经工作。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亲自为之撰序,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作记。 本文为骈体文,对仗工整,庄严典雅,诵之声律参差,珠玉落盘,英华焕耀,灏气卷舒。 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任吏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书法继二王(羲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以后,别开生面。晚年正书丰艳流畅,变化多姿,对后代书风影响甚大。《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笔法娴熟老成,为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唐张怀瓘评此书云:“美女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清代秦文锦亦评曰:“褚登善书,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 释怀仁,生卒年不详,太宗时居于长安的弘福寺,是一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名僧,据说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功力精凿,谨慎从事,经过二十五年的艰辛劳作,集王羲之书法字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成为王字的一个大宝库。此碑于宋以后中断,传世以未断宋拓本为佳,字迹稍肥,笔锋使转处莹丝可见。 《说文解字》:湛,没也。从水甚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书浮沈字多作湛。湛沈古今字。沉又沈之俗也。” “湛”字古音复杂。有侵韻平声,chén。覃韻平声,dān,与耽同,乐也。豏韻上声,xiǎn。陷韻去声,zhàn,姓也。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韵字“芩、琴、湛、心”,押十二侵平声韵,“湛”字读作chén。老先生吟诵中,“湛”字正是读作chén。 现在的字典对“湛”字只标注了一个音zhàn,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