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亮《富春山居图》浙图文澜朗诵团老洪朗诵

王自亮《富春山居图》浙图文澜朗诵团老洪朗诵

2017-06-14    11'33''

主播: 破铜锣的声音

858 4

介绍:
《富春山居图》 作者/王自亮 一 从来没有人进入过这片山水。 黄公望与富春山水之间的距离, 恰好是笔墨与纸张的距离。 一个被赋予进入山水特权的人, 身体抵达,一定伴随着精神抵达, 心情的到位先于眼睛的占据。 一个被松树、石头和江水允诺的人, 手的触摸,稍后于灵魂的注视。 让时间调理墨色,大痴道人 他的皮袋子里装满了空无之景。 注视着万物发生,树木繁冗, 想到的却是身世转折,人事变故。 灾异,在江水抚摸下渐次平息, 而日子随着山势起伏不复追忆。 黄公望的心境由平远到阔远, 只有他熟知路径,独自进入这片山水。 二 快要80岁了,才与富春山水真正结交。 可以猜想他以各种理由撕掉的画作, 多少倍于那些传世之作。 老了,才明白山水背后的深意, 阅尽人世,浑身长了眼睛,或闭或开。 据说,那时黄公望眼睛就像碧玉, 他看到了对面的山在谦逊地作揖, 看到一万棵松树站成大军,黑色,森然难犯。 他还看到了什么?没有人能回答。 沿岸林木扶疏,人家隐约,沙渚逶迤, 远处的生活隐含着清晰之后的神秘。 山脊棱线像一生的遭遇,峰峦就是事件, 而江水在他的眼中,只是永恒的化身, 穿过了所有的纷争、尊荣与耻辱。 老了,才真正知道山水隐藏的匠心, 那些深意只显示给有心无用之人, 怂恿像他这样胸有沟壑的人拿起画笔。 老了,却意味着他的真正开始: 一场对谈,一次独步,一种笔与墨的融合, 一个被停顿、犹豫所裹挟的即兴气息, 一次连贯的创作,伴随着瞬间的决定。 进入晚年,才可能在律动中发现无名的宁静, 山水的戏剧性改变,预示了尘世无常。 黄公望明白,山水也可能无所用心, 或是一种散漫的匠心,却能为他所用。 耐心构筑的山岗、岩石、灌丛和高树, 在伫立时充满生气,于笔墨中发出邀约。 三 在富春山居图中,你会发现 人只是个隐约的存在,是山水的补丁。 你看到了山峦,黑色的树林,鼓凸的圆石, 也看到了房屋、小径与平缓的沙岸, 唯独人是微不足道的,找到船只之后 才发现人,当你扫视松树下的石桥时, 意外发现人的在场:一个侧影而已。 一个人两次出现在船上,以垂钓者的形象, 或者,同一条船两次载人垂钓。 黄公望呈现富春山水殚精竭虑, 对人物却轻描淡写,不成比例, 山水是自我呈现,而人却要寻找。 人只是一棵树,一条船驶入江中的动机。 人是一粒石子,一次风中的摇晃。 你会发现,黄公望对人采取了微雕式的处理, 基于动感、传神与融合。 人的存在是一种寓意:行动、隐逸或逃避, 人在山水进程中最后卸下重负, 人的隐逸正是山水的目的。 无论是枯墨、淡墨还是浓墨, 都是他的表情,他的语句,他的无言之言, 在大片山水之间,黄公望是唯一的人。 四 黄公望抽象山水,又呈现山水。 凝视是抽象,枯坐是想象力,交谈是展开, 于是黄公望开始安排山水与事物, 拿起画笔之际,也就是收工之时。 他在寻求对应,从出生、入仕到牢狱之灾, 苍茫时刻的浑厚,幻化之后的简约, 一切发生在他成为全真派道人之后。 黄公望同时为世人和山水占卜, 探寻自身,将命与运分开,人与山水交融。 从松江到富春,为了找一片好山水 他动用了所有的精血与气韵—— 视线延绵之处,正是山河整合之际, 隔断的地方意味着呼应中止, 秋天来临给他找到一个伟大的借口, 意味着树枝简洁、花叶凋零、江流澄澈, 人生与笔墨同时水落石出, 留白期待着事物、情境和人。 他在返回。他的目光游移,他的内心如铁匠。 笔触启动了就不会关闭, 这幅画一直处于进行时。 失落在云烟里的,不是枯树和黑色的鸟, 而是纸张、描笔和他的皮袋子。 除了黄公望,谁也没有进入这片山水, 富春山居图,时间的绝对布景。 2017年5月21日,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