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阳生,人间又团圆》作者:月夏
今天是2019年12月22日,己亥年十一月二十七,时为冬至,冬日里又一个温暖团圆的日子。
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延续着冬至祭祖的习俗;而在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想来,确实是年关将至,一年的美好和经历已尘埃落定,依着血缘的眷念,漂泊的游子都将踏上归家的旅途,冬至的温暖也安抚着每一个思归的心。
一年的时光行至冬至,不仅是临近新年,春天也不遥远了。杜甫有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相争之日。阴气达到极致,阳气开始生长,春天自然就不远了,《淮南子》记载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这么一来,关于春日的遐想,就足以抵御九九寒冬了。
同时,阴极而阳的说法也运用到了天气的预测中,简单来说:冬至如果是阴天的话,过年就是晴天;如果反之,过年就有可能是阴天,甚至下雪。大家不妨到春节,再来印证一下这个说法是否准确。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其中的“阳生”也指此时的气候变化,万物的变化也有与之对应的三候。
冬至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冬至二候糜角解: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到阴阳变化而解角。
冬至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至今已传承近三千年。虽然庆贺新年的节日功能已经演变至春节,但依然保留了“年终有归宿”的人文情怀。
是啊,冬至又是寒冷日子里一个温暖团圆的日子。大家围聚在一起分汤团、吃饺子,为新一年的到来祈福。那些还未归家的,也要吃上家乡的冬至传统食物,与温暖的家乡紧密相连。
岁月如梭,时不待我,珍惜冬天的温暖时光,更要珍惜人间团圆的时刻。祝你冬至团圆,合家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