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iShorts! 厦门短片周,我们和纪录片导演郭熙志聊了聊,他用二十年时间完成的《渡口编年》系列,下岗潮对三个家庭的影响,他和故乡的关系,以及纪录片的伦理,时间与空间。
【本期嘉宾】
郭熙志,“中国新纪录片运动”代表人物、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独立影像作者。1998年他创作的纪录片《渡口》被视为“中国电视纪录片运动”的一个标志,并获第三届中国纪录片短片唯一金奖。他经历了“体制内”纪录片走向低谷“体制外”纪录片高潮到来的时期,从实践到想法,推崇真正的独立影像思考。主要作品:《渡口》、《迁镇》、《典型》、《回到原处》、《喉舌》、《工厂青年》、《渡口编年》系列等。
【本期问题青年】
阳少,璐璐 | 青年志编辑
【播客重点提及的影片简介】
《渡口编年》系列:
1998年股份制改制,渡口轮船公司要求职工下岗,要改革成私人性质的承包单位。自1998年开始,郭熙志跟踪拍摄轮船公司的三个工人家庭二十年,其中,周家、陶家都是下岗职工,贺家则因交不起承包费从渡口撤出来了。拍摄时间跨越了二十年,故取名《渡口编年》。
《工厂青年》:
影片分四个部分,工厂、青年、故乡和日记。“工厂”部分是以凝视的方式观看工人的一天;进入“青年”则是一些碎片,从对命运的茫然到对命运的无奈,工厂青年们似乎生活在某种“天注定”中。而“故乡”已经成为他们拍照的背景。他们是故乡的“游客”,是土地的“游魂”。真正触及内心的是将工厂青年变成我们自己,“日记”的部分记录着崩溃与炼狱般的折磨。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在无处可逃的空间之中,甚至自杀也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收听指北】
03:12 199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从股份制改制引发的下岗潮到洪灾。在社会转型之际,当初郭熙志是怎样捕捉到那些瞬间的?
06:56 在社会开放的氛围中,90年代的影像创作者受到了小川绅介、怀斯曼等导演的影响,开始反叛之前那类抒情式的散文诗纪录片和专题片,镜头开始对准田野,嵌入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视角,并进行作者化的表达。
11:03 持续二十年的跟拍后,《渡口编年》系列最终成为了一部由时间塑造的作品。周家、贺家和陶家,三个下岗家庭的变迁折射出了难以回避的命运感。
16:54 从1998到2019,《渡口编年》具有怎样的当下性?
20:54 在《渡口编年·周家》中,周鑫的父母意外溺水身亡。作为导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种巨大的痛苦?以及纪录片所存在的“天然剥削性”?纪录片的介入又该到达哪个程度?
26:13 “很多人和拍摄对象的关系是题材的关系,而我 20 多年所建立起来的是人跟人的关系,因此我觉得我超越了伦理,”
30:52 与其为被摄者发声,不如让他自己扛起摄像机。作者的介入和自发的纪录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36:21 小说技巧和影像创作的关系。以及为什么要读雷蒙德·卡佛?
43:39 作为纪录单元的复审评委,郭熙志这次在Hishorts!厦门短片周里看到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作品?为什么青年创作者很难用长时间去纪录、贴近一个人了?
50:29 不要迷恋“金句”
【拓展阅读】
雷蒙德·卡佛,《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
戏剧与影视评论,《创作者谈 | 回到生命:岁月、生活和人──纪录片 的拍摄》
【本期音乐】
Stan Getz,Bill Evans - Grandfather's Waltz
Sangre De Muerdago - 53º 40,6 N 008º 06,3 E
【Logo设计】Sam
【后期制作】Unico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