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飘香
江西科技学院附属中学
初二(2)(6)班12位同学合作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不管是什么节日,对于孩子而言,有吃的有玩的,那,就是乐滋滋的。(龚亦婷)
端午节吃的可真不少,头一样当然是粽子。粽子要自己包的才最好吃,过节基本上是要阖家团圆的,我们家是去外婆那。
一进门,就看见外婆抱着一个大圆篓子,里面装的是刚刚沥干水的白糯米。我甜甜地喊着“外婆”,蹦跳到外婆跟前看包粽子。外婆一边笑盈盈地答应着我,一边把装满糯米的篓子放在一个小板凳上,然后倒了一点白色的粉到篓子里(我猜应该是碱),再用手搅拌均匀,每一粒因饱满而半透明的糯米转瞬就变得有些淡黄色了。我看得出神,外婆便叫我搬来了一把有靠背的椅子,然后把一大片像扇子一样的叶子用绳子固定在椅背上,大叶子的脉络异常清晰,沿着中间的脉络撕下来,这就是绑粽子的绳子了。用这样的绳子绑的粽子,煮熟后,粽叶香、绳子也香。粽叶外婆是早就准备好,洗好了的。终于开始包了,只见外婆拿起两片绿油油的新鲜粽叶,其中一片的一半重叠在另一篇的一半上面,两端都往中间方向一拗,一艘粽叶小船就有了。往里面装糯米,装到小船的一半,放入一块事先用料调好的肉,再用糯米把小船填满。外婆手艺娴熟,糯米竟是一粒也没有掉出。之后再轻轻地左右晃一晃,使米粒分布更均匀些。把侧面多出来的粽叶一折,盖住糯米,再用一片对半折了的粽叶压在上面用撕好的绳子绑紧,不过绑的松紧度得把握好,松了现在会掉米,紧了煮熟后糯米会爆出来,这真的只能是熟能生巧了。(刘萱)
这边糯米一点点少了,那边篮子里的粽子一个个堆起来了。准备下锅煮了。粽子得放在农村的那种大锅里用小火慢慢煮才更好吃,记得看过一个笔画特别多的字“爨”,那就是放那种大锅的灶台。我奶奶家的灶台就是那样的,是用黄土混着石头砌成的,表面比较粗糙,但和现代的厨房灶台比起来,它让人感觉更温暖,似有土地的厚实和温度。灶里火烧起来了,奶奶往灶里丢了几块柴,便去洗之前的碗和盆了,我起了玩心,大块大块地往里放木块,嫌火烧得慢,便跑去拿来蒲扇拼命扇,火大了,才想起来奶奶说过火大了粽子就不好吃了,只好作罢。锅里有点香气飘出,我忍不住口水都流出来了,把奶奶逗得直乐呵。(李世婷)
几小时的等待是毫无怨言的,火慢慢小了,奶奶一开锅盖,哇~白气直冲上来,粽子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厨房,勾动着我味蕾中的每一个细胞。奶奶拎了一个上来,放在案板上,将粽绳轻轻一拉,剥开深绿色的粽衣,馥郁的糯香扑鼻而来,晶莹的糯米粒闪着点点诱人的油光。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了一小块放嘴里,好烫!软粘的糯米便调皮地迎上了我的嘴唇。奶奶耐心地帮我吹吹烫烫的粽子,待稍凉后,我咬下少许,便可看见那大块油滋滋的瘦肉,肥肉已经都化开渗在旁边的糯米上了。香气肆无忌惮地扑向我的鼻子,嘴巴里糯米和肉的味道正在跳着一曲华尔兹,再加上咸蛋黄的点缀,简直妙不可言!(胡楷涵)
有咸的粽子,自然也有甜粽,甜粽一般是包蜜枣。剥开粽叶,在浅黄色的糯米中嵌着几颗透亮的“玛瑙”,咬上一口,叶的香,米的糯,枣的甜顿时让人心满意足,这味道,比山间清晨的空气甘甜一些,比香醇的蜂蜜清爽一些,心情都是甜蜜蜜的,几个小时的等待值得的。(熊俊明)
端午第二样必吃的当然是茶叶蛋了。茶叶放在清水中煮,茶叶的精华渐渐渗出,清香就像一个个小精灵一样随着汁水的沸腾而在空中四溢。把一个个鸡蛋放进锅内,香气瞬间找到了新的玩耍场所,全都涌进了蛋壳中。再倒入一种深褐色的酱汁,放入八角等香料,一个个粉蛋便变成了咖啡蛋了。吃着清香的茶叶蛋,一家人真是好不温馨。(李林翰)
鸡蛋可以摇身一变成茶蛋,还可以成为我们的玩具呢!记得每年端午,小伙伴们就会聚在一起,玩“撞蛋”的游戏。先准备一个做工精美的小袋子和一个熟鸡蛋,蛋一定得是有颜色的才行。于是奶奶便会和我到山里找一些不知名的红色植物榨成汁,将鸡蛋泡在里面,一顿饭的时间就能染成红色。把装在小袋子里的红鸡蛋挂在脖子上,很是好看,据说还能保平安呢。
等到中午最毒的太阳过去,我们的游戏便开始了。大伙围成一个圈,这便是我们的擂台,裁判的一声令下,两个选手开始互相周旋和试探,并且不停地挥舞着袋子,当裁判说“撞”时,二人的鸡蛋就必须相撞了,这时二人便会扯着嗓子吼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招式,什么“天马流星锤”“无敌风火轮”,应有尽有。记得曾经一个伙伴在施展“无敌风火轮”时,蛋被甩到了空中,结果被旁边的一只狗跳起来给叼走了,那个小伙伴为了追回蛋,和那只狗绕着村子整整跑了三圈。但如果不出上述的意外的话,只要把对方鸡蛋的壳击碎,便可以吃掉输的那一方的蛋。曾经有一位“武林高手”连胜十名对手,所以连吃了十个鸡蛋,不过那天下午他都是在厕所了度过的。(陈鲲翰)
“已而夕阳在山”,一下午的欢声笑语后,尽兴十足的小伙伴们满意的各回各家了。家中,奶奶已经放满一大桶温热的水,拿出刚摘的艾叶,把艾叶一片一片地放入木桶中,那艾叶吸收着温热,渐渐变得饱满,膨胀起来。又像一个个醉汉走不稳路似的,忽上忽下。待那叶子全部浸没后,颜色由翠绿变成墨绿,那水也从透明变得墨绿了。待一切都完成后,奶奶便叫满身臭汗的我洗澡,这是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了。我全身浸没在墨绿色的艾水中,胳膊一抬,上面便贴着几片叶子,甚是好看。用艾叶水来洗澡,不仅可以使身体变得清爽,还可以驱蚊子,简直是天然的花露水,每次洗完艾叶水澡,全身都是凉冰冰的,穿堂风往身上一吹,那是比泡在冰块中还要舒服呢!(汤楚萌)
艾叶是样好东西,可以泡水洗澡,还可以碾碎和在面团里做成糍粑。家乡的糍粑是纯手工制作的。一大清早,奶奶就将头天后山采来的艾草,用清水浸泡一遍,再像冲茶一般,用热水滚烫一遍,奶奶说这样才能让艾草的清香散出来,做的糍粑才香。将泡好的艾草碾碎与和好的面团充分揉合,奶奶灵巧的双手就能不大不小地揉出一个个翡翠般的小糍粑了。奶奶说,糍粑大小要正合适,太大人家嫌你不细致,太小了又显得你小气。这送给人的总该做得巧些才好。将糍粑放入蒸笼,我便是盯着白色的雾气,等待出炉了。每每糍粑上桌,我都会迫不及待地用手捧一个仔细品尝。闭上眼,清新的艾香缓缓弥漫,像走进一片青草地,又像是“悠然见南山”。奶奶看我吃得香,自己也轻轻地咬上一小口,满足地上扬起她那挂满皱纹的嘴角。(李伟昱)
端午节有吃有玩,不过也有小遗憾,奶奶说,她小时候村庄旁边有一条河,每逢端午,便会在这里举行赛龙舟比赛。那个时候两岸总会站满来观赛的人,河中的龙舟用五彩的丝线装饰着,威风凛凛。奶奶是没看过周密的《观潮》的,不然我想,她肯定会用文中“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来形容熙熙攘攘的人群吧!看着奶奶神采飞扬地描述着她记忆中的场景,我仿佛能听到那沸腾的加油声、铿锵的锣鼓声,“哗哗”的船桨击水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如果现在我也能像奶奶一样,像《边城》里的翠翠一样,亲眼观赏端午赛龙舟的场面,该是多好呀!(徐擎昊)
还有个遗憾是学完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后才有的。高邮那质细油多又双黄的咸鸭蛋真是让人垂涎三尺。课上老师竟然带了一个正宗高邮鸭蛋来,可以想象吗,我们两个班近六十个人津津有味地瓜分了这个宝贝,味道是真心不错,除了鸭蛋或许还有大家一起“众乐乐”的因素吧。记得以前奶奶家楼下那个杂粮店卖的咸鸭蛋味道与之有几分相似。每当端午来临,老板就会在店门口放个泥坛子,打开上面一个碗似的盖子,一股浓郁的泥土味扑鼻而来,中间还夹杂着丝丝腥味。老板抓了几把“黄泥巴”放入袋中,这黄泥巴中还有不少枯黄的杂草。回家后,外婆装一盆水,把黄泥巴放入水中,一荡,再拿出来,就是一个雪白的鸭蛋了,真像哪家白白胖胖的娃子从泥巴地里滚了一圈再回家洗了个澡的模样。现在咸鸭蛋的包装越来越精美,我已经好多年没有看过带泥土的了。(黄诗瑶)
当然也有值得欣慰的事情,我从奶奶那学会了包粽子。如何挑选粽叶,如何把精挑细选出的粽叶加水、加油高温蒸煮再待第二天晾凉使用,如何浸泡糯米使之煮熟后水分不流失,如何在一大盆米中拌匀盐,如何挑选不腻又可以在被米粒包裹的状态下煮透的肉,还有如何腌制挑好的肉使之口感更佳,这些于我都不在话下了。而且,按照我们家的口味,我已经自创了不同馅儿的粽子,比如腊肠棕,再比如在糯米中倒入南乳汁,做成腐乳风味的,也别是一番风味。(潘溪若)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而今到底是少了那棕艾飘香满屋堂,桃也笑,蝶也忙,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忆荷香。飘香的端午在何方?经年回首,我竟只能与你相凝望。(龚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