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拾贝(5)
──<曾国藩家书>精彩摘录
Sunbeam
十一<皇恩浩大益当尽忠报国>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1,四月十四日考差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经文题“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赋得“濂溪乐处”得“焉”字。
2,二十六日,余又进一谏蔬,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其言颇过激切,而圣量如海,尚能容纳,岂汉唐一下之英主可及哉!……折子初上时,余意恐犯不测之威,业将得失祸福置之度外矣。不意圣慈含容,典赐矜全。自是以后,余益当尽忠报国,不得复顾身家之私矣。
3,父每次家书,皆叫我尽忠图报,不必系念家事。余敬体吾父之教训,是以公尔忘私,国尔忘家。
注释:1考差—官府内的考试,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事业单位的工作考核。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它告诉为官者要于民同甘苦,想民之所想,及民之所及,民就会拥护之。3“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语出自《尚书·君陈》周成王告诫君陈说:“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直接的翻译是:必须有忍性,事情才能成功;有度量,道德才能高尚。3谏蔬---直言相劝的奏折。4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 1851年5月他再次上疏《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其锋芒直指咸丰皇帝,大致的意思是建议咸丰皇帝不要因为斤斤于细节而忽略大事,不要因为尚文饰而不求实效,不要因为凡事专断而使大臣无所措手足。这么尖锐的批评结果咸丰批阅未毕即“怒摔其折于地,立召军机大臣欲罪之”,后因别人为他求情而免于受罪。
十二<居家以勤劳为要>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老弟足下:
………
父亲大人前跪禀万福金安,叔父大人前敬请福安。
甲三、甲五等兄弟,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生当乱世,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可过于安逸偷惰。如由新宅到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轿骑马。又常常登山,亦可以练习筋骸。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
十三<读书写字不可间断>
字谕纪鸿儿:
家中人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息,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也。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唯学作圣贤,全由自己做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欠居敬工夫,至今犹不免偶有戏言戏动。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注释:1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既安乐又节俭。2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自高曾祖父相传下来的家风。3圣贤---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4居敬---在家里严格约束。3言不妄发---不随便说话。4入德之基也---有了道德修养的基础。5纪鸿儿---曾纪鸿:1848-1881。是曾国藩次子,对数学颇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