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领导,这些道理你必须知道

第一次做领导,这些道理你必须知道

2018-05-18    21'03''

主播: sophia🌿🍷

163 2

介绍:
领导分很多种类型,有事无巨细一手抓的,也有给个方向你自己去摸索的。没有哪一种类型是完美的。 职场10多年来,我的顶头上司换过很多,也做过别人的领导。领导风格大约是这几种。  4种常见管理者类型 1、实用型(Pragmatist) 对工作要求很高,对自己和下属的要求也很高。和这种领导共事很辛苦,成长很快但也很可能受到很大的受挫感。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领导管得狠,员工能力猛》。这种观点其实在很多地方(老板多的地方)很受欢迎,给严苛式的管理找理论基础。 但是领导者须知绝大部分员工,尤其是新生代员工,并不适应这种领导方式。还不要提,很多严苛的管理方式,也根本不会给员工带来所谓成长。  2、创新派(Idealist) 创新派永远充满活力,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潜力。他希望团队都能和自己一样去学习去成长。 和创新派领导相处,没有太多条条框框,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天马行空和频繁的头脑风暴,可能会让下属无所适从。 3、大管家(Steward) 管家派可能并不是企业里最有性格魅力的领导,但他们是企业的基石,讲究流程和制度,属于传统的老派管理风格。 和他们工作,员工有安全感,虽然个人闪光的机会不多,但团队成功的几率很高。 4、好好先生(Diplomats) 好好先生类型(直译为外交官心)的领导,看重社交和团队氛围。他们有如团队的粘合剂,把团队捏合成一个整体。 他们不会给下属太多挑战,也不愿意看到团队中有人不开心,传统意义上的员工满意度调研里,这种领导带出的团队,满意度通常是最高的。 当然也有一种看起来很像实用型,但实际上天差地别的领导类型,我称之为哈士奇型,他们对别人要求极高,看起来很狼性,但对自己要求很低。  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和喜欢的领导类型,等到自己做了领导,也会受到前任领导的影响。  成为领导,你需要知道的 领导,是会得罪人的 无论哪种领导,都不是百搭型的领导。 实用型领导,通常会给员工高压,多数员工无法接受,但也有员工会很喜欢,因为跟着这种领导虽然苦,但是成长迅速。 创新派领导天马行空的思路,也不见得人人喜欢,思路灵活也意味着变化会多。有些时候,难免会推翻自己的想法,不是所有员工都能够跟上他的节奏。 管家型讲究流程和制度,更传统,不够变通,对于新生代员工来说,接受度可能偏低。 就算是好好先生,也会因为不愿意得罪人,而让有想法有侵略性的狼性团队成员感到失望。 不仅是职场,人生就是如此。有人喜欢,就有人反感。 成为领导的那一刻,你需要意识到,未来肯定会得罪人的。  官大一级压死人,真的吗? 有很多小伙伴对领导力有错误的理解,他们作为普通员工时,惧怕领导的权力,不敢对领导提出反对意见。 而当他们成为领导时,他们也信奉官大一级压死人,有权能使鬼推磨。 是的,随着晋升,我们确实有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以及更多的资源。 但仅靠权力,并不一定保证让下属按照你的意愿办事;接触更多资源,也不能保证你能拿到自己要的结果。 有位小伙伴和我聊起创业时期的李叫兽时,就提到当时的李叫兽非常强势: 我说的就是对的,必须按照我说的做。 这其实很正常,大学毕业就创业的创始人,往往缺乏足够的资历和影响力,并不能让人信服。怎么办?只能靠强势的管理方式。 小黄车的戴维,也以强势的管理风格著称;但你很少听说雷军强压下属的事情,他从业26年,成绩不仅仅是创立独角兽小米而已,他在金山一路升到金山的CEO,带着金山IPO。他做过投资人,投资过卓越网、拉卡拉、凡客等公司,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他讲出的话,让人信服。 对下属来说,这种领导经历得多,见过得多,他的履历和能力足够说服下属。 对于领导本人来说,他也无需用强势压人,他的观点来源于自己的履历和视野,他会更有底气,而有底气的人也更真诚。 领导需要做艰难的决定 我曾经有一回和总部一个领导聊天,提到我们的很多创新举动,都受到了总部的各种质疑,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她回答:你坐的位置不同,所以思维方式也不同。你坐在中国区业务的角度思考,你看的是现在可能只有几十万,未来可能是百万级别的业务规模。 一个创新的产品,就可以让你完成业绩。你考虑的当然是推进。 但如果你到了公司的高层,你每年公司的营业额上亿美元,这几十万在你看来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如果这项业务有潜在风险,比如可能让公司陷入官司,或者在监管的灰色地带,或者会影响现有成型业务中的既得利益方。 你还会冒着丢掉500强公司高管工作的风险,坚持推进这个创新项目吗?  即使不是做到高层,中层的领导也往往面对多重挑战,如何平衡公司与个人,上级与下属的利益都是难题。 不能两全时,作为领导往往需要作出艰难而且要挨骂的抉择。 做好准备。  我该如何面对下属 成就下属,也是成就自己 有个朋友和我抱怨,他总结了6-7年的经验,在活动中全交给了一个刚毕业的下属,结果下属做得很出色,甚至被自己的上司表扬了。 他很不安。 我反问:“你带的人做得出色,你应该开心啊,有什么不安的?” “万一领导觉得没必要养我这么高薪的,把我辞了怎么办?” “对于你自己来说,一定有其他方面的积累吧,如果你的积累能用一张表格替换,我建议你赶紧去学点新东西。你的不安不源于你的下属,源于你自己能力不足。 “对于公司和你的上司来说,他应该看到你带新人的能力,他如果因此把你踢出去,只会给公司其他同事一个信号,我不能带好新人,否则就要被拍在沙滩上了。” 有一句人力资源圈的老话:一流领导招一流人才,二流领导招三流人才。 有实力的人不会畏惧光芒耀眼的下属,成就这些下属的成功,只会进一步成就自己;而相反,能力不足或者进取心不足的人,才会担心被下属取代,所以他们宁可招更次的人,宁可不培养人。  实际上,作为领导,有时候也扮演着老师的角色:学生/下属的成长,对每一个leader来说,应该都是成就感。 学生成功,说明老师优秀;下属成长快,也展现了我们的领导力。 很遗憾,国内职场里,不少管理者缺乏这种意识。 当我们说马化腾是优秀的领导时,我们往往会想起他在最艰难的时刻拒绝了对qq的收购,坚持下来做出了腾讯帝国。 当我们说马云是优秀的领导时,我们往往会惊艳于他高瞻远瞩的战略,从天猫,到余额宝,到新零售。 很少有人说,马化腾之所以是优秀的领导,或许是因为他给了张小龙这样的奇才足够空间;马云之所以是好领导,是因为他带出了张勇、彭蕾等一批优秀经理人。 虽然学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但更多人还是喜欢把成功归功于某一个杰出的个人。 但作为管理者,我希望大家能够看得更远一点,职场的想象力很大,别把眼光局限在自己的这个岗位或者工位上。 成就别人的同事,也是成就自己: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of a leader is making others successful 评判领导的最重要是看他如何帮助他的下属和团队成功 需要事事都强于下属吗 我一篇关于领导力的看法有幸被知乎日报收录,在评论区,我看到一位小伙伴认认真真地回答: 下属做的所有工作,我都要会,甚至要做得比他们都好。 这种领导并不少见,工作你都会而且做得更好,有好处:下属难以蒙混过关。 但也有两个坏处: 1.他们很容易成为事必躬亲型的领导,因为自己都会,所以反而会多操心,凡事一定要按照自己原来的经验做,难以真正授权给员工。员工缺乏自主性就难以成长,也容易离开。 2.自己都要会,这就意味着你招来的没有一个强过你。如果武大郎招聘,要求自己要比下属看得更远,那么他招来的就只会是侏儒。 结果就是领导自己累死,还觉得手下一堆废柴。 实际上,领导力专家Simon Sinek有一句名言: 并非管理层的大佬们都是天才,指出正确的方向,成就了下属;而是下属们的出色工作,让管理层的大佬们看起来有如天才一般。  作为管理者,需要反向理解这句话: 我们要招出色的人才,解决那些我们无法解决的难题。如果一个下属,不能在某些方面强过我们,无法给团队带来价值,我们为什么要招他呢? 留不住优秀人才?这就对了 我有个朋友,也带着10多人的团队。人很好,唯一一点,听说下属被竞争对手挖走了,就开始骂娘,删微信,绝交。 他自诩为嫉恶如仇,我回他你这叫戏精体质。 是的,你帮助过下属,锻炼过下属,你的目的是让人成长起来,更好的完成工作。而事实上,人在职时,确实成长了,他的工作也帮助了公司。 你还想怎样? 你觉得下属签的是劳动合同还是卖身契? 面对流失的优秀人才,作为领导,格局大一点大大方方握手告别,告诉自己: 我培养出来的都是一流的,以后一定前途无量。没准以后还有我向他讨生活的时候。 我培养出一个一流的,以后还能培养出更多一流的,我不担心。 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下属想要尝试其他工作,我手头活紧,自然是不愿意。 但我承诺他,过了年再商量,我会帮他安排去其他部门的机会,当着他的面给他联系了另一个部门的领导。 大概是因为我做法比较坦诚,他一直到忙完所有手头的活,才转岗走人。  后来在谷歌的朋友和我说了Google的做法: 只要在现有部门做满一年,你就可以申请转岗。 如果对方要你,你自己部门的领导是没资格说不的。 这种机制,保证了谷歌的优秀员工能够不断在内部找到新的挑战,也降低了离职率。 做了领导之后,我意识到:越是优秀的人才,我们越可能留不住。 不过没关系,成就下属我并不吃亏。 授权下属,你可能有惊喜 从此,在给员工提要求的时候,我会尽可能只给个框架和方向,具体内容,你发挥想象力,自己来。  做得好,我往死里夸;做得不好,没事,算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