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说,人不是慢慢长大的,而是一瞬间长大的。的确,人的成长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在经历了某个特殊的事件后突然发生的。当我们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不难发现这样的时间节点,常常伴随着挣扎与痛苦,但也带给我们惊喜与感动。那一刻,我们仿佛突然长大,获得了抵抗逆境的勇气,也感受到了勇敢去爱的能力。《独居的一年》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女主人公露丝在经历过这样的关键节点之后,对自己的人生获得深刻领悟的故事。本书的作者约翰·欧文,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狄更斯再世”。从1978年至今,他已陆续出版14本小说,每一本都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榜。其中不少故事还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这本书的故事时间跨越37年,从1958年夏天写到1995年秋天。从夏天到秋天,正如从青春到迟暮,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在漫长的岁月中失去所爱,或被爱所伤,但最终又都以各自的方式完成了自我和解,走向人生的圆满成熟。欧文曾经自我评价说:“我是个老派的、讲故事的人。在写作中,真正永恒的是故事、角色、欢笑和眼泪。”接下来,兹心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这个虽然浸润着悲伤和忧郁,却仍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的故事。01真正的离开,都是不告而别小说开始于1958年的夏天,那时露丝还只有四岁,对于人生的悲哀与无奈还全然无知。她不知道父母亲已经走到了婚姻破裂的边缘,也不知道自己只是父母为了治愈伤痛而生下的替代品。几年前的一场车祸使露丝的两个哥哥丧生。她的父母亲深陷在丧子之痛中无法自拔,为了从悲痛中走出来,他们又生下了露丝。但女儿的降生,并没有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希望。其实,她父母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风流成性的父亲总是在外面拈花惹草,而母亲玛丽恩也已不爱自己的丈夫。她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而两个儿子的死,彻底地摧毁了她感受快乐的能力,也带走了她爱的勇气。即使有了露丝,她也不敢再像爱儿子们一样爱这个女儿。她无法再承受一次失去孩子的打击,只要一想到说不定哪天灾祸也会夺走露丝,她就绝望地关起了心门。在彻底地认清了现实之后,玛丽恩她决定结束一切,到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于是,在一个星期五的早晨,当露丝从外面玩耍回来时,发现母亲没有留下一句话就离开了。以前兹心觉得,一段关系的结束也应该和开始一样,有仪式,有告别,后来才渐渐明白,人生中人来人往,人聚人散,很多时候都是悄无声息的。有的人离开了,是因为已经耗尽了感情,等到决心离开时已没有话可说。还有一种离开,则是因为割舍太难,而告别只会让离开变得更难。就像王家卫的电影《蓝莓之夜》里的那句台词:“我不知道该怎么和生活中无法失去的人说再见,所以我没有说再见就离开了。”人生聚散如浮云,越长大就越明白,真正的离开常常是不告而别的,至于离开的原因也不必去追问,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每一次相聚,平常心面对每一次离散。02童年缺失的母爱,要用一生来寻找母爱,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情感支撑。一个从小没有感受过母爱的人,内心是荒芜的,他不懂得如何去爱,也难以接受别人的爱。时间来到1990年,当年的小女孩露丝已经36岁。每当被问到母亲的缺席对她的成长是否有影响时,露丝总是淡然的说没有任何影响。她也表示自己绝不会去找玛丽恩,因为如果她愿意,她早就回来了。表面看起来,露丝似乎的确没有受到被母亲“抛弃”的影响,她学业优异,事业有成,26岁就写出第一本小说并一举成名,现在已经是享誉国际的知名作家。但实际上,长久以来露丝她都无法理解母亲的悲伤,也无法原谅母亲的离开。在她的小说里,从来没有母亲和父亲的席位,书里的主人公常常是孤儿、试管婴儿等这样不受祝福的孩子。在朋友眼中,她穿着古板,性格保守,难以投入亲密关系。她有一个很爱她的男友,并且已经向她求婚,但她却犹豫不决,迟迟不肯答应。父母的不幸婚姻,让露丝对婚姻一直心存疑虑和困惑。而母亲的离开更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即使面对深爱自己的男友,她也难以坦然接纳。日本作家太宰治在童年时也没有得到过母亲的关爱。由于母亲常年体弱多病,他从小就由姑姑和保姆照顾。母爱的缺失,给他造成了一生难以治愈的创伤。他在《人间失格》中写道:“我知道有人是爱我的,但我好像缺乏爱人的能力。”兹心想起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话确实概括了大多数人痛苦的根源。每个人都带着曾经的创伤在往前走,那些从小缺失母爱的人更是伤痕累累,步履维艰。而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功课之一,便是治愈心中的伤痛,学会爱与被爱。毕竟能够治愈内心伤痛的只有我们自己,宽恕曾经伤害自己的人,给予自己未曾获得的爱,才能走出童年阴霾,拥有健全幸福的人生。03理解不是感同身受,而是设身处地拥有时有多幸福,失去时就有多痛苦。在书中,露丝直到经历了父亲和丈夫接连去世以后,才具备了感受这种心情的经验。在父亲去世后,她接受了男友的再次求婚。婚后的生活一度很幸福,她和丈夫也很快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然而好景不长,两年后丈夫也在睡眠中心脏骤停而离开人世。露丝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人生重心,跌入痛苦的深渊。那以后,她几乎停止了一切社交活动,带着两岁的儿子独自到郊外去生活。独居的生活终日被哀伤笼罩,往日的回忆时常如洪水泛滥般淹没她的情绪。也就是在这寡居的岁月里,露丝终于理解了母亲当年的悲伤。她越是意识到自己对儿子的爱,就越理解母亲为什么不想继续爱另一个孩子,因为她已经失去了两个孩子。伴随着理解而来的是原谅,露丝对母亲的怨恨也终于消退了。其实很多人都像露丝一样,自己有了孩子后,才能体会父母的苦心,尝过了婚姻的不易后,才能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握手言和。兹心觉得,理解可能是这个世界最难的事之一了。因为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受着自己的悲欢喜乐,而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就像作家刘亮程所说:“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 ,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这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当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生活时,才可能真正理解他人,也才能放下执念,与世界和解。04人生的苦,唯有自渡方能解脱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小说中,露丝是在失去丈夫以后才渐渐明白这个道理的。在带着儿子寡居的一年里,她苦苦撑过了最痛苦的日子,终于渐渐走出阴霾。1995年的秋天,露丝完成了她的第四本书,在阿姆斯特丹为新书做宣传时,她遇见了一个令她一见钟情的男人。此时的露丝已经懂得了爱,也拥有了去爱的勇气。当爱情来敲门时,她不再畏缩不前,而是张开双臂迎了上去。随着爱情一起到来的还有玛丽恩。当年,玛丽恩抱着决绝的心情离开家,漂泊到了加拿大。白天她在餐厅当女服务员,晚上在孤灯下用写作来治愈伤痛。一年又一年,她写出了一本又一本畅销小说。一年又一年,她也逐渐消解了心里的悲伤。出走半生,归来已是暮年。曾经风华绝代的玛丽恩,如今已是历经沧桑的老人,但她的眼睛里闪耀着光芒,她的心里重获了爱的能力。时隔37年,玛丽恩终于找到了跟自己和解的路,露丝也终于等到了她的母亲。季羡林在散文集《悲喜自渡》里讲述过自己曾经的经历。他少小离家到济南上学,常年的漂泊生活令他倍感孤独,但他知道,没有人能替他承受,只能靠自己熬过去,而埋头读书,专心学术研究就是他自渡的方式。人生是一场孤独的修行,每个人都得独自承受命运施加的考验。人生的难题,只能由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没有人能替我们解答。但兹心以为,自渡的人不会被命运抛弃。至暗的时刻虽然漫长,但我们总会找到自己的路,路的尽头会有光亮在等候。不论曾经遭遇过什么,也不论未来的路在何方,我们都是自己的灵魂摆渡人。05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年少时听到这句话,不懂得其中的深意。长大后才明白,没有在深夜痛哭过,是还没有尝过人生的苦。人生有许多的磨难与挫折,甚至有眼泪也冲刷不掉的巨大悲伤,而所有这些都只能独自忍耐,默默在自己的人生困境里孤军奋战。就像故事里的露丝与玛丽恩一样,遭遇人生的剧变,除了苦熬别无他法。但一切苦难都只是暂时的。即使再难,也要相信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总有一天,裂开的伤口会愈合,来不及告别的会再相逢。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当你历经劫数,肝肠寸断,终会看到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当你踏遍山河,千帆过尽,也终会发现大海星辰就在眼前。回首过往,一切都是礼物。人间虽苦,但很值得。一路坎坷,愿你不虚此行。原著:约翰·欧文 -《独居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