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网上的一起离婚案引起网友们的热议。一对夫妻结婚三年,因矛盾无法调和,到法院诉讼离婚。当时女方认为自己照顾孩子,料理家务比较多,提出要男方赔偿19万元,但最终她只拿到了1.5万元的赔偿。众多网友纷纷为这位女士抱不平,认为这就是家庭妇女免费劳动力,结婚还不如当保姆。社会中不乏这样的案例,女性为家庭、为孩子付出了全部,到最后却失去了自己。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维吉尼亚·伍尔夫,在剑桥女子学院发表了两篇演讲。在演讲中,她犀利地指出了女性在生育、职业、教育、经济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探讨了女性被剥夺的权益,并结合众多案例分析后,给女性朋友提出了忠诚的建议。那就是:独立而自由的灵魂,才是一个女人的幸福之源。如今,这两篇演讲稿被整理出版为《一间自己的房间》一书。接下来,兹心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本书,聆听伍尔夫留给女性朋友们的忠告。01改变,是突破困境的最好方式作者伍尔夫在书中讲了朱迪丝的故事。朱迪丝和莎士比亚一样喜欢冒险,富于想象和渴望。但遗憾的是,朱迪丝没有机会去学校读书。在家里,她偶尔会拿起一本书翻几页,可每次都是没看几页,父母就会吩咐她去干家务。十多岁时,朱迪丝被父母许给了邻家羊毛商的儿子。她又哭又闹,反抗这门亲事,为此挨了父亲一顿打。后来,父亲不再责骂她,而是苦苦哀求她不要让他丢脸和难堪,朱迪丝暂时选择了顺从。但内心倔强的朱迪丝,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就这样被安排,趁家人不注意时,她打包好自己的物品,顺着绳子从窗户逃出来,来到伦敦,选择自己喜欢的话剧。有时我们为了别人委屈求全,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自由,反而把自己逼到了困境中。但困境并非牢不可破,只有不断寻求改变,才能摆脱困境。这让兹心想到56岁离家出走的苏敏阿姨。婚后,她照顾孩子、伺候丈夫、为生计奔波,从来没有一天闲过。但即便如此,丈夫还是对她百般挑剔,言语上都是指责和嘲讽,更不愿意为她花一分钱,甚至买菜都和她AA制。曾有人劝苏敏离婚,但考虑到孩子,她隐忍了二十几年,因此患上了抑郁症。于是她开始反思过往的生活,下决心为自己活一次。她收拾好装备离家出走,一路开车旅行,沿途收获了美好的风景和友谊,她的人生也因此豁然开朗。现实中,很多女性为了家庭付出全部,但这也让她们在琐碎的生活中失去了自己的时间、自信、爱好,甚至自我。兹心认为,平衡好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固然重要,但倘若这份关系没有滋养到你的生命,提升你的价值,而是让你在不断的隐忍中埋没了自我,那么这份关系到最后,只会让你陷入困境。唯有积极主动地寻求改变,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只有先行动起来,人生才有更大的可能。02偏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内心的选择鲁米曾说:“若你的光源来自内心,便永不迷失。”光怪陆离的世界,太多的声音左右我们的选择。只有坚定自己的内心,才能不被别人干扰。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女性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都很难实现,但更让人痛苦的是精神层面的打击。于是,伍尔夫从十六世纪的女性作品开始研究。她发现十六世纪的女性写作,大都是在宣泄自己的怒气以及对男性的怨恨,而这种怨恨和愤怒令她们分心,再也施展不出自己的才华。但十七世纪著名的女作家班恩夫人却与众不同,她早已将社会对女性的偏见置之度外。她把写作当成自己热爱的职业,夜以继日地写,不仅写出了杰出的诗篇,也因此获得了心智自由,能随心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她也因为写作过上了无忧的生活。班恩夫人的成功,驱使更多的女性开始走向独立谋生的道路,数以百计的女性开始通过翻译和写作挣钱,虽然她们写的小说至今没被记载,但这个阶段也诞生了伟大的作品,比如《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兹心认为,偏见无处不在,但我们的内心要有自己的标尺,对周围的声音做出正确的反馈,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只有朝着认定的方向努力,终能闪闪发光,也能照亮其他在黑暗中前行的人。张桂梅创办华坪女中初期,山里的孩子底子太差了。为了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她不得不实行铁腕管理,逼迫她们珍惜时间,养成自律的习惯。每天天不亮她就在操场举着灯,喊孩子们起床,午餐只有10分钟,不能说闲话,晚上回宿舍,也要求孩子们在走廊里挑灯夜读。很多学生和家长不理解,在背后骂她是“暴君”“恶魔”,甚至写信投诉她。张桂梅暗地里哭了好几次,但她依然坚信,只有知识,才能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铺就通往未来的路。作为人民教师,张桂梅内心的选择,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见识更大的世界,拥有美好的未来。人生的每个选择,难免会伴随着质疑和嘲笑,一旦我们的内心开始动摇,就会被现实的噪音拉扯得面目全非。但无论选择如何,我们都要全力以赴,认真做好选择了的事。唯有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点燃别人心中的希望,照亮别人的一生。03经济独立,是精神自由的前提作者伍尔夫曾有段时间,一直靠打零工养活自己。她帮报社报道一些不起眼的小新闻,帮人写信封、为老妇人读书诵报、教小孩子识字等。因为当时社会能提供给女性的职业有限,为了生活,伍尔夫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虽然身心俱疲,每天为了工作还要看别人的脸色,但她还是没有放弃读书写作。她一生笔耕不辍,出版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作者写道:“心智自由仰仗于物质自由。”她鼓励女性,通过合理的方式赚到足够的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书、旅行、写作。兹心认为,拥有一项赚钱的本事和足够的存款,我们才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只有物质独立,才能实现精神自由。电视剧《俗女养成记》中,39岁的陈嘉玲在和男友相处的过程发现,婆婆处处干扰他们的生活,而男友每次都站在母亲那边,不理解陈嘉玲失望的心情。直到婚礼前夕,婆婆偷偷换掉了她的婚纱,她实在忍无可忍,果断结束了4年的恋爱关系。此时40岁的陈嘉玲回到老家,用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处废弃的院子,并亲手装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她凭借自己的英语特长,考下了导游证,成为了一名导游,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也因此遇见了爱情。赚钱,不是生活的全部目的,但足够的钱,能够使我们维持体面的生活,保持独立的勇气,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努力赚钱,是一个女人的立身之本;精神独立,是一个人女人内心不灭的能量。04独立思考,让你拥有高质量的人生伍尔夫在书中写道,她喜欢大量阅读,但是她发现,女性作家的书大都以小说为主,而且她们的作品往往会为了迁就社会公认的标准,改变自己原有的见解。她们关注更多的是社会对她的看法,而不是作品本身。所以很多的小说作品无论是从结构、行文、情感、还是价值观来说,都有欠缺。为此,作者鼓励女性朋友,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思考事物的本质,放手去写各类书籍,游记、探险、研究、学术、传记等,以此来实现思想的跃迁和个人的进阶成长。兹心认为,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在复杂的事物中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控事情的主动权。杨澜在央视主持了四年《正大综艺》,正是名利双收之际,她选择了辞职,出国留学。当时,周围人都劝杨澜放弃出国的想法,但她要趁着年轻,去外面见识更大的世界。两年硕士毕业后,她又在喜欢的领域进行不同的尝试,也拥有了多重身份,媒体人、主持人、慈善家、畅销书作家等。后来还创立了天下女人研习社,有了自己的知识付费专栏。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杨澜始终在突破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为每一次新身份的蜕变做准备。环境时刻塑造着我们的认知,左右我们的选择,如果内心没有清晰的认知,很难在多变的环境中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通过大量读书,学习优秀者的经验,改变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才能在呼啸而过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认清自己的内心。05社会和现实总会给女性设限,她们或许会因为年龄、性别、职业而被人拒之门外,但关键在于你会不会给自己设限。兹心认为,没有人可以定义你的人生,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一旦决定好前进的方向,就要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成就更好的自己。愿我们在世界洪流中,独立思考,奋斗不息,拥有回归家庭的勇气,也有独立工作的底气;有选择婚姻自由的权利,也有选择生育孩子的自由。时刻记住,人生的选择权永远在自己手里,不在别人的是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