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ed Red Rose 红玫瑰 · 冯静

A Red Red Rose 红玫瑰 · 冯静

2014-06-25    05'44''

主播: 为你读英语美文电台

29.8万 9393

介绍:
A Red,Red Rose By Robert Burns 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d in tune. As fair art thou, my bo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 And fare-thee-weel, my only Luve! And fare-thee-weel, a while! And I will come again, my Luve, Tho&`& &`&twere ten thousand mile! 注释: 1.luve 苏格兰方言,= love,注意大写L,表达了“重要”和“唯一”的内涵。 2.melodie 来自法语,是19、20世纪法国从德国的抒情歌曲学来的,它是带伴奏的艺术歌曲。19世纪的melodie一般用严肃抒情诗做歌词,由钢琴伴奏的独唱演员演唱。Melodie 的特点是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统一。因此,melodie 准确地说不是“乐曲”、“曲调”,而是“歌曲”。 3.play&`&d = played 诗歌用字 4.art 古英语,第二人称系动词, = are 5.thou 古英语, 第二人称主格, = you 6.bonnie 苏格兰方言,美好的 7.lass 年轻未婚女子,姑娘;多数用于非正式对少女的称呼;因与lassie有关,所以也有女性恋人的意思 8.a&`& 诗歌语言, = all 9.gang 苏格兰方言, = go 10.wi&`& 诗歌语言, = with 11.thee 古英语,第二人称宾格, = you 12.o&`& 诗歌语言, = of 13.fare-thee-weel 诗歌语言, = (bid)farewell (to)thee 14.tho&`& 诗歌语言, = though 15.&`&twere 诗歌语言, = it were (起到省略一个音节的作用) 红玫瑰 郭沫若 译 吾爱吾爱玫瑰红, 六月初开韵晓风; 吾爱吾爱如管弦, 其声悠扬而玲珑。 吾爱吾爱美而殊, 我心爱你永不渝, 我心爱你永不渝, 直到四海海水枯; 直到四海海水枯, 岩石融化变成泥, 只要我还有口气, 我心爱你永不渝。 暂时告别我心肝, 请你不要把心耽! 纵使相隔十万里, 踏穿地皮也要还。 诗歌赏析: A Red, Red Rose,是罗伯特•彭斯根据苏格兰民谣创作的一首爱情诗,全诗共4节16行,每小节4行。诗的第一节,作者以六月盛开的玫瑰和甜美的乐曲赞美心上人的美丽与和谐。诗的第2、3小节层层递进,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炙热爱情,第2节的尾行和第3节的首行相呼应,起承转合之间让读者感受到彭斯对心上人呼之欲出的浓浓情意。第4小节,作者表达了自己坚贞的爱情立场,充满了一种海枯石烂的勇气。全诗用词朴实无华,体现了民歌特有的清新自然和真挚纯朴。 从诗歌韵律上看,原诗首两节韵式为ABCB, DEFE, 末两节韵式为FGFG, HIHI,读起来富有节奏感,而清新纯朴的民歌诗体又使其乐感倍增。 这首诗也是作者在抒情诗里的名作,同样表现人类一种共通的感情。这首诗200多年以来一直是作为一首爱情名诗广泛被吟唱。 据说“红玫瑰”与爱情之间的联系也源于这首诗。读着作者这优美的爱语,即使普通人都会产生强烈的感情冲击,何况是对于热恋中的情人们呢。 译作赏析: 对A Red, Red Rose 的翻译有很多,郭沫若版译文更接近于原作的风格,读起来很有朗朗上口的感觉。此外用词幽默、俏皮,让人感觉轻松愉快。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同时,郭沫若先生又准确的表达了诗歌的原意,做到了对原作的最大尊重。特别是译文的最后两句“暂时告别我心肝,请你不要把心耽!纵使相隔十万里,踏穿地皮也要还”,翻得巧妙,读来轻松诙谐又荡气回肠,感受到了对爱情的坚贞又体会到了强烈的乐观主义精神。此译作从内在上把原诗翻译的生动而贴切,更注重神似而不仅仅是形似。 作者介绍: 苏格兰民族诗人Robert Burns 1759年1月25日生于苏格兰艾尔郡阿洛韦镇的一个佃农家庭,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复活并丰富了苏格兰民歌;他的诗歌富有音乐性,可以歌唱。可以说是Robert Burns燃起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圣火,他以虔诚的感情歌颂大自然及乡村生活,在当时,他被称为天才的农夫。后应邀到爱丁堡,出入于上流社会的显贵中间。但发现自己高傲的天性和激进思想与上流社会格格不入,乃返回故乡务农。一度到苏格兰北部高原地区游历,后来当了税务官,一边任职一边创作。 著名的《友谊地久天长》(Auld Lang Syne)原文是罗伯特•彭斯用苏格兰语据当地父老口传录下的,这首诗后来被谱了乐曲,除了原苏格兰文外,这首歌亦被多国谱上当地语言。 “诗人本是风流客”,这其实是对作者很好的写照,作者虽然一生虽短,但从他15岁第一次恋爱开始,一生有过很多情人和风流韵事,自然他也写出了不少情诗,他的处女作《呵!我爱过》就是一首情诗,其它著名的情诗还包括:《玛丽•莫里逊》、《天风来自四面八方》、《约翰•安特森,我的爱人》、《一次亲吻》、《高原的玛丽》、《走过麦田来》等等,可以说,诗人前期的创作基本上是围绕了爱情这条主线,这条线索甚至几乎贯穿了诗人的创作生涯。 今年的1月25日,是罗伯特•彭斯诞辰255周年纪念日。被苏格兰人民尊为民族诗人的彭斯,在他36年短暂的生命里,给我们留下了无比丰厚的精神食粮。 Read more at: http://www.bbc.co.uk/arts/robertbu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