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荡
作者 张佳军
盘锦坐落于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依托大辽河、辽河、大凌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湿地芦苇荡,面积达150多万亩,湿地面积占据了城市总面积的80%,拥有海岸线118公里,中国最北海岸线的界标就坐落于此。
盘锦的湿地上,生长最多的植物就是芦苇,而且生长范围已远远超出了有水的地方。
苇海茫茫,与天相接,与海相连,浩瀚的芦苇荡是南来北往的候鸟中意的停靠站,这里繁衍生息着250多种珍禽,苇塘中数不尽的小虫、小鱼、虾米、螃蟹,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很受鸟儿青睐。一片片的芦苇丛是独立的小岛,又紧密相连,高空俯瞰,俨然编织成了一道道密密匝匝的苇墙,伸展自如的苇叶遮挡了烈日,温润了风雨,远离喧嚣的城市,方圆百里都那么静谧。
眼瞅着小鸟们羽翼丰满,仲秋时节来临,芦苇拔节定型。苇尖儿顶部窜出一束淡蓝、淡紫、淡红的盔缨。如果一两日不见,盔缨已经伸展开来,这就是芦花,古人称之为“蒹葭”。芦花呈锥形,伴有密密麻麻的绒絮,成熟的芦花在太阳照射下白花花的一团。芦花里面是一粒粒种子,种子像大写的“V”型,带刺儿,有水的地方苇杆长的高,有2.3米左右,花束长30至40厘米,每朵花有4500到6300个种子,就连边角儿、旮旯儿、不起眼儿的旱地,芦花种子也有1100多个。这些种子借助风走向的力量洒落到沿海滩涂、田间地头,依靠强大的附着力而扎根发芽,以至于只要是有一年以上未被开垦的土地都有芦苇的身影,堪称水陆两栖植物。
芦苇成熟了。早些年是南方的“刀客”割苇子,现如今已是机械化收割了。 芦苇既能保护环境又可以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根部还能入药,成熟的芦苇是造纸的上等原料,编织草帘子、做苇艺画,做食用菌的培养基……
芦苇的一生,没有惹人的颜色,朴素的容颜彰显着纯粹与清纯,芦花,没有四溢的芳香,只传递那如梦如画如诗般的秋阳,代代诗人赞美你的素洁、高雅、飘逸,柔顺中隐含着傲骨,无穷的韧性,那是一季的期待,一生的许诺。尽管你一生清贫,却给人们带来自然清新的向往,芦苇,你已经在我的生命里扎下了根……
每当夕阳西下,看着眼前那一片片的芦苇,我的眼前浮现着历史的画面:这芦苇荡,曾经掩护着千名清军勇士重创日军,曾经是老北风率领抗日志士保家卫国的宿营地,曾经是辽河石油大军风餐露宿的栖息地……
如今的芦苇荡,四季美如画,吸引着更多的游客来此驻足。波光粼粼的辽河水养育着这片土地,这里的辽河人也正如芦苇一样坚韧不拔,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