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一个人痴存毕生,顶礼膜拜的纯情感怀,莫过于自始至终的乡愁。
乡愁,是一种无法说清楚,道明白的感觉;是一种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无法遗忘,无论相隔数载也不能消弭的文化;是一种超越时空绵绵延续的悲情;是一种贯穿荣耀、责任、追思、耻辱于集成的复杂悲愁。
源于如此的悲和愁,遂有杜甫引吭高歌泣鬼神、李白月下斗酒醉诗篇、蔡文姬凄婉绕树奏出《胡笳十八拍》、苏武荒岛牧羊吹出幽幽思乡曲、白居易一笔挥就断肠落泪的长恨歌、李商隐闭目吟唱“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限悲愁、南唐后主扶栏自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才女李清照一瞥后庭丛中“人比黄花瘦”、屈原大夫汨罗江畔散不尽悲愤交加的千古绝唱《离骚》、曹雪芹落笔如神写不完大观园内凄迷哀怨的红楼之梦,真是滴不尽的痛苦血泪,抛不完的思乡情愁。
乡愁是浓郁的,也是恬淡的。乡愁驻留在儿时的伙伴和成长的过程中,在母亲慈爱的目光里,在家乡的小河边,在村口老槐树的枝桠上,在随口吟唱的小曲里,在偶尔听见的乡音中。乡愁,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就已经驻在了你记忆深处的心里头。
乡愁是清澈的也是浑浊的。乡愁是那样的模糊迷离,而经历了久远的心路历程的精筛与过滤,又是那样的可及和真实,那样的能触动灵魂和时刻身受。乡愁,像是儿时一首久远的歌谣,它连着你关于少年时的所有记忆在你眼前不停地飘来荡去,可触而不可及。乡愁,像是一杯佳酿美酒,愈久愈浓,愈久愈香。
乡愁是轻松的也是沉重的。它远在千山万水之外,又近在咫尺眼前。而且愈是远在天边,便愈感觉其强烈。一旦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发现势必物是人非,甚至于物非人亦非,于是便徒生几丝惆怅,几缕遗憾,几多莫名的忧郁,于是乡愁便更稠了。
乡愁很近很近,它是你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的一幕幕场景,它是你心里头随时可以翻阅的那本画册,它是你走到天涯海角永远携带的重重的行囊,是你一生也无法舍弃的一种牵挂。
乡愁很远很远,它是幼儿时的玩尿泥、过家家;它是少年时的情窦初绽、眉目传情,是过去已悄然溜走从此不再的欢乐时光……
乡愁只关乎于昨日的人和事,绝非目下花絮与运筹。纵使往日的人物再现,或许古道西风依稀在,却是老了原有的容颜。乡愁,因旷远而纯净迤逦,因隔久而宽容美好。乡愁是构成人们携带终老、一成不变的一种美好而持久的情感,是一种清隽而无言的歌。
自古至今,几千年来乡愁是风花雪月永恒的记忆,是温馨怡人旷远持久的时空景象。对五洲四海异乡客,乡愁是煦日微风般的精彩追忆,是剪不断理还乱的麻雨般的纵横故事,是对故土亲人刻骨铭心的情感。每每听见乡音,每每唤起乡愁,总是思绪悠悠,泪眼缠绵……
乡愁是诗、是歌,是天边飘来的那朵白云,是挂在心头随风摇曳的那串红红的灯笼,是在窗前不时向你张望的那颗星。
乡愁,是牵着我心,系着我魂的永不模糊的记忆……
碑林 /2004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