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陆澄录12

传习录:陆澄录12

2017-07-29    03'18''

主播: 玉华卓立

342 14

介绍:
(D22)尚谦问:“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异?” 先生曰:“告子是硬把捉着此心,要他不动;孟子却是集义到自然不动。” 又曰:“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万象森然时,亦冲漠无朕;冲漠无朕,即万象森然。冲漠无朕者一之父,万象森然者精之母。一中有精,精中有一。” “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先生曰:“今为吾所谓格物之学者,尚多流于口耳。况为口耳之学者,能反于此乎?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如今一说话之间,虽只讲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间已有多少私欲。盖有窃发而不知者,虽用力察之,尚不易见,况徒口讲而可得尽知乎?今只管讲天理来顿放着不循;讲人欲来顿放着不去;岂格物致知之学?后世之学,其极至,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的工夫。” 问“格物”。 先生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 问:“知止者,知至善只在吾心,元不在外也,而后志定?” 曰:“然。” 问:“格物于动处用功否?” 先生曰:“格物无间动静,静亦物也。孟子谓‘必有事焉’,是动静皆有事。” “工夫难处,全在格物致知上,此即诚意之事。意既诚,大段心亦自正,身亦自修。但正心修身工夫,亦各有用力处,修身是已发边,正心是未发边。心正则中,身修则和。” “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一个‘明明德’。虽亲民,亦明德事也。明德是此心之德,即是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 “只说‘明明德’而不说‘亲民’,便似老、佛。” “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 问:“知至善即吾性,吾性具吾心,吾心乃至善所止之地,则不为向时之纷然外求,而志定矣。定则不扰扰而静,静而不妄动则安,安则一心一意只在此处,千思万想,务求必得此至善,是能虑而得矣。如此说是否?” 先生曰:“大略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