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书信:1511年,答黄宗贤、应原忠(辛未)

王阳明书信:1511年,答黄宗贤、应原忠(辛未)

2018-06-06    02'32''

主播: 玉华卓立

317 12

介绍:
背景 正德五年(1510)腊月,阳明升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先生与黄绾、应良论实践之功,先生认为圣学不明已经很久了,学者想要成为圣人,必须廓清心体,不留一毫纤翳杂质,真性始见,方可达到操持涵养的地步。应良觉得这太难了。 第二天,先生给两位写了这封信作为谈话的补充。先生倡导事上磨练,立教皆经实践,故所说如此诚恳笃实。 按照《年谱》,本文写作时间应为正德五年(1510)腊月,但《全集》原文标注为辛未(1511)年。《全集》中有多处类似现象,可以视为时间误差。 原典 (1511) 昨晚言似太多,然遇二君亦不得不多耳。其间以造诣未熟,言之未莹则有之,然却自是吾侪(chái)☆一段的实工夫。思之未合,请勿轻放过,当有豁然处也。 圣人之心,纤翳(xiānyì)☆自无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驳杂之镜,须痛加刮磨一番,尽去其驳蚀,然后纤尘即见,才拂便去,亦自不消费力。到此已是识得仁体矣。若驳杂未去,其间固自有一点明处,尘埃之落,固亦见得,亦才拂便去。至于堆积于驳蚀之上,终弗之能见也。此学利困勉☆之所由异,幸弗以为烦难而疑之也。 凡人情好易而恶难,其间亦自有私意气习缠蔽,在识破后,自然不见其难矣。古之人至有出万死而乐为之者,亦见得耳。向时未见得向里面意思,此工夫自无可讲处。今已见此一层,却恐好易恶难,便流入禅释去也。昨论儒释之异,明道☆所谓“敬以直内”则有之,“义以方外”则未。毕竟连“敬以直内”亦不是者,已说到八九分矣。 注释 ☆侪:等辈,同类的人们。 ☆纤翳:微小的障蔽。 ☆学利困勉:夫“尽心、知性、知天”者,生知安行,圣人之事也;“存心、养性、事天”者,学知利行,贤人之事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者,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 ☆明道:北宋哲学家程颢(hào),1032~1085,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和其弟程颐从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