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这些年,哪些事儿让你最难忘?
文/伶木慕
在北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汐水轩:某北漂才子漂泊北京,数度搬迁,聊起房地产广告,诗兴大发,仿余光中《乡愁》赋诗一首:老子刚来时,身无半文,住北大宿舍,我在里头,陈独秀在外头。半年后,日进五十,在八宝山租地下室,我在外头,烈土在里头。现如今,哥们儿失业了,在通州租一平房,与故宫睡同一条被窝,我在这头,慈禧在那头。
@刘较瘦:公司聚会,被人各种理由灌酒,结果我和最好的姐们喝大了还被半夜丢在街头,于是我们两个疯婆娘就在北京空旷街头一边借着酒劲借着工作压力互骂对打一边往宿舍走,这里是北京最核心的CBD,但是半夜除了几个匆匆行人就只剩下疯子和鬼,我们俩就这样一路打一路骂,打到高潮她还一把把我推进了绿化带,我打了几个滚之后爬回来坐在路涯子上放声大哭…
一个目睹全程的路过的北京大爷操着正宗的北京话说:哎!你们这些年轻人阿!压力太大啦!然后叹了口气,摇摇头走了。
那一刻,我仿佛被人安慰了一样…
@為夢而生:在北京最好的一件事,就是你和一个人闹翻了之后,就真的不会再遇到他了。没别的,城市太大了,人太多了,偶遇的概率太低了。
而且有个神奇的规律就是,一个人如果你不想见到,你就真的遇不到,即使他或她的活动范围和你几乎重合,或者住得近如邻里,亦或是朋友圈子关系错综复杂同属一个行业。
同样神奇的是,如果近期你和谁更热络或者心心念念某人,那你和这个人偶遇的概率就会猛增。
@匿名:来北京的第一年,四五个兄弟,告别了各地安稳无趣的生活来北京为同一个目标使劲。
租不起办公室,于是在回龙观地铁边的小区租了一个三室一厅,客厅办公,主卧会议室,剩两个屋子睡觉。
回龙观地铁附近有个旧家具市场,刚到那边不久时,我和兄弟之一去买桌子,逛遍了整个市场用大约六十还是八十元买了一张二手长桌,加五元送货上门。我和兄弟与桌子一起挤坐在小贩汽油三轮车的车斗里风驰电掣,我们两个的腿因为空间太小只能伸在三轮车的两侧,马达大概是过载发出震天的轰鸣声,那一刻我觉得胯下的就是杰克船长的黑珍珠号,而我所有的梦想,这儿都能实现。
@黄先鸿: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公司的一个保安!
北京的保安大家懂的,流动量非常大,做了一天走人的司空见惯。但是就在两个月前,公司新来了个保安,一照面就让我虎躯一震。
此保安约莫50余60岁出头,身高180左右,河南口音。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举手投足间均有王霸之气,常常能见他背着双手抬头挺胸,在停车场、走道里闲庭漫步,而且那步伐相当稳健。另外,此人饭量惊人,且对食物极为挑剔,我们公司的伙食基本上是星级餐厅水平,主厨师傅来自4星级酒店。可是这保安宁愿自掏腰包开小灶,也不愿意晚上吃中午剩的菜,哪怕这些菜是黄鱼、咖喱牛肉、大闸蟹、黄焖狗肉、酸菜鱼……
我不禁对他的身份起了疑心。
过了段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吃饭的时候聊起了他的经历。果然来头不小。
他是烧制汝窑瓷器的大师,1975年参加工作,现在是领着退休金来咱们这当保安的。来了之后发现我们店里摆的青花、龙泉窑瓷器都是些战五渣,实在衬不起家具的档次,这才打开了话匣子。
就是这个保安,让我深深认识到京城的卧虎藏龙。
@彦祖:我记得在2013年12月30号的那个晚上
1号线的最后一班地铁,人还是挤得满满的
一个头发长长,脸瘦瘦的小伙子拿着吉他走了进来
车缓慢地开出站
我望着他,他捧着吉他,边弹边唱起了
“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
你又何苦一往情深
因为爱情总是难舍难分
何必在意那一点点温存
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
在每一个梦醒时分
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必问
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
...”
所有人都看着他,而我以为他是卖艺的,却发现他只是唱,他没要钱
而他唱完,下一个站就走了,深藏功与名
我感觉一股温暖,车厢鼓起了掌声
就我一个人鼓掌……
@Echo:刚到北京时,每天上晚班,要赶最晚一班地铁。十一点多步行回朋友家(望京),一条是距离很短但却要经过漆黑的小树林和一截没有路灯的道儿,另一条是兜兜转转的大路。
夜班第一天朋友(女)和她的舍友(男)一起来接我,第二天本不想再麻烦他们,可是走大路时被导航弄懵也问不到路,电话里我说再走走看不需要他们过来,可他们却坚持让我等在那里急匆匆赶来接我。
虽然夜已深,身疲惫,但心好暖,这一刻谢谢你们不再让我孤单。
@欧阳某:第一年情人节晚上10点多,在双安商城天桥上,同事莫名其妙鞋跟断了扭了脚,我扶着他走下天桥。多次推销鲜花未果的小妹妹眼中一亮,对我说,这个哥哥,你给那个哥哥买朵花吧。 这真是一个有爱有包容有期望有奋斗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