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

大寒节气

2018-01-15    10'06''

主播: 清印♡

450 11

介绍:
大寒 节选自宋英杰《二十四节气志》 大寒为十二月中,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冬至一阳初生后,经小寒至大寒,阳气逐渐强大,由下而上,在逼迫寒气以全部能量抵制。由此阴寒密布地面,悲风鸣树,寒野苍茫,寒气砭骨,才是大寒。但大寒后十五日,壮阳就会出地驱逐阴寒,这就是立春了。 进入大寒节气时,季节版图上冬的“领土”约为897万平方公里,其霸主地位难以撼动。春,只能隐忍蓄势,见缝插针地与之周旋,并伺机突破冬的南岭防线。 常言道:“小寒大寒,冻成冰团。”小寒、大寒本是“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时节,但这些年,气温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大寒不大,小寒很小。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事实,它体现的是一个长期性的趋势。 说起来,人们既惧怕寒冷,更担忧该冷的时候不冷。“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无寒,清明泥潭”。人们希望大寒时冻得“透透的”,如果该冷的时候没冷,该暖时便很难回暖。“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不翻风,冷到五月中”。谚语中的“十怕”是这样说的:“正月怕暖,二月怕寒,三月怕霜,四月怕风,五月怕涝,六月怕干,七月怕连阴,八月怕浓雾,九月怕早霜,十冬腊月怕冬干”。这说明人们在隆冬时节,并未贪图晴暖,而是着眼于气候与农事,希望天气当冷则冷。 大寒三候 一候鸡始乳:鸡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说猛禽变得更凶猛了。 三候水泽腹坚:上下都冻透了,寒至极处,按照物极必反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从立冬一候水面初凝的“水始冰”,刚刚开始结冰,到大寒三候的“水泽腹坚”,这是人们在没有温度计的年代,以查验冰冻的方式来界定寒冷的程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到底是多少日之寒呢?按照节气物语,大约是90日之寒。粗略而言,冰冻三尺,乃百日之寒。《论衡》说:“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冬之月向日而坐。其夏欲得寒,而冬欲得温也。”   记得我小时候,乡下的老人抄着手坐在小板凳上,在墙根下晒太阳、唠家常,大黄狗、小花猫趴在地上边晒太阳边旁听。只要没有风,人们并不会觉得那是隆冬。所以后来每次看到专业上的风寒指数,我几乎都会联想到这个情景。   有时,媒体中会有气象专家提醒人们多晒太阳或者多喝水。我一直觉得这种提示有些多余,这不是连猫和狗都不用提醒的本能吗?于是我为了“这点小事”还做了网络调查,结果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样的提示很温馨,并不多余。  有人说,疏离自然的现代生活方式使我们渐渐地听不到本能的声音。有人说,在各种离奇信息刷屏的年代,像古人那样在隆冬时“安心静体”真的很难,靠着墙根儿晒晒太阳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  一位朋友曾经谈及关于冬天的一番争论:“到底是北方的冬天好,还是南方的冬天好?”一个人说:“当然是南方的冬天好啊!树都绿着,草都青着,河水都流着,多有生机啊!”另一个人说:“那多俗气啊!我就喜欢凛冽的朔风吹在脸上像小刀割一样,我就喜欢河水冰冻三尺,我就喜欢树都光秃秃的,太有范儿了!”  郁达夫写道:  要想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以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是我一向所持的哲理。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悠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北平的冬宵,便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