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桠」是由「一席」出品的关于读书、电影、音乐、艺术、旅行等精神生活各方面的谈话节目。第二季「思想的重量」已经发布,第二位访谈者是纪录片导演周浩,曾先后在新华社、《南方周末》和《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担任摄影记者。从2001年开始尝试制作纪录片,作品《高三》获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棉花》获得第51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中国市长》获得第52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
有一天突然之间,接到一个加好友的来信,一看,是郭永昌。你就想当时那个心态是多么的忐忑:一方面你又期待跟他进行交流,另外一方面你也不知道会面临什么问题。
他实际上进去后看过一个版本,他进去后我的版本又加了一点东西。我就问他看了片子吗,他说看了。我说你怎么评价啊,他大概引用了一句《诗经》里面的话:“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他把我认为是他的一个挺好的朋友吧,而且他还迫切地想见到我,我还专门跑到郑州去见过他一面。
为什么大众一定要问我这个问题“你的拍摄对象后悔了吗?”“你是不是黑了他们啊?”其实有这种心态的时候你没发现其实你的心里也自己在做鬼吗?而且你总归觉得我在偷窥嘛。那么这种感觉其实有没有呢,肯定是有的,但你怎么把它处理到恰当的一个度的范围之内?
而且有时候我们会经常被问到纪录片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它就是在促进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它通过一种媒介让你跟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你比如就我这个片子而言吧,你不觉得它是明和暗之间的一种润滑剂吗?它起到了这样一种作用,并不是你简单地去理解这是黑,我要去揭黑幕这么一个概念。回归到一个人的本性上的时候,这样的问题其实它就不再是问题了,你会认为这个问题是一个死结、一个解不开的结吗?
我觉得人是特别渴望跟别人进行交流的,最苦闷的事情干吗?就是我做了一件事情天下人都不理解我,我抑郁而死。当你把他做的事情尽量详实地去跟大众进行解释的时候,大众也得到了东西,他也得到某种释放。这种感觉其实是纪录片可以去做的。
包括你们今天做的这些一席的活动和枝桠,实际上你们在做什么东西,就在做人群和人群之间的沟通,让人群和人群之间的沟通更加通畅,不要有那么多淤积的东西。如果有淤积的东西我们用一个大的水把它冲一下,把那个淤块冲走。实际上我觉得我们大家在做的都是一样的事情。
其实你退归到最根本的问题上面,就是让一些人不再那么神秘,让更多的人互相能够交流,实际上就这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