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懒悟图》作者牧夫  诵读远方

22-《懒悟图》作者牧夫 诵读远方

2019-09-24    06'25''

主播: 远方🌆🍸

104 3

介绍:
懒 悟 图 文 | 牧夫 画 | 孙立鹏 隐士文化是“士”的文化,而不是“仕”的文化。隐士文化是中国独有的,不知算不算中国的国粹。既然京剧、书法等那些彰显着强烈符号的中国独有的文化被人们称为国粹,我想这隐士文化也应该在国粹之列的了。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隐者和仕者,是中国“士”文化的一对双胞胎,是“士”文化硬币的两个面。隐士是对“仕”的一种社会现象,隐士文化是对“仕”文化的一种社会心态。 《易》曰:“天地闭,贤人隐。”由此可见,贤人隐,是一种被动式的、不作为式的。知识分子也就在内心文化的痛苦中抗争,近似于精神的自残。魏晋时,曹魏、司马两个政权推行的都是血腥味十足的极权统治,制造党锢之祸来对付士人,士人们只好以柔制刚,用喝酒、佯狂、归隐泉林来释脱他们精神宽度的悲悯,于是便有了风韵脱俗的“竹林七贤”。 我们正处在一个千年不遇的盛世里,也处在一个膨胀着极度的享乐、奢靡、欲望、腐败、骄奢、豪夺、不公、好名的社会里,无力扼阻,则独善其身,作一个自觉的抵制而远离的“隐”去,也是一种“入仕”的进取作为。 我曾经写过几句话:“一生布衣不为难,远离嘈杂乐悠闲。是非皆因心不静,名利不如听布禅”。孙立鹏先生的《懒悟图》则更多了一些进步的意义:那只静卧在白松上的猫(隐士)还睁了一只眼来看这社会。 由这《懒悟图》的构意,我想到了魏晋时的阮籍。阮籍有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贤士,乃给予青眼。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那篇演讲中也说:“阮年青时,对于访他的人有加以青眼和白眼的分别。白眼大概是全然看不见眸子的,恐怕要练习很久才能够。青眼我会装,白眼我却装不好。”阮籍喜酒、爱长啸,或闭门读书,或登山临水,或酣醉不醒,或缄口不言。“疑是冲虚去,不为天地囚。”登广武,观楚、汉战场,一声长啸:“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阮籍放浪形骸是魏晋风度的代表,然而他却始终是清醒的。狷狂中应用着老庄“因应顺势”哲学思想,埋藏着愁肠百转的世事忧苦,使他不得不将灵与肉、神与貌分开。 又回到《懒悟图》。《懒悟图》是对隐士文化的新解,那只睁一只眼看社会的猫,静卧在万古长青的坚实的松干上,依附着万年长青的国家和民族,当它的另一只眼睛睁开的时候,也正是隐士的回归。这种回归是出仕到入仕的必然。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隐逸者所创造出的灿烂丰富的隐士文化使后世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