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无人
文:牧夫 画 :孙立鹏
撕纸分割线
公元781年,一位四十四岁在滁州做官的的中年人,又一次独步滁州西涧郊外,不知他已来过多少次了,他再一次被清幽的野外景色所动,终于留下一首飞转流动的诗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从而给后人留下不竭的创作意想空间。
这位大诗人是中唐时期的韦应物。
后人多以唐诗、宋词、元曲入画。或托物寄情、或言志励意、或隐、或喻、或醉、或醒。借他意寄己意,借他情抒己情,借他愁浇己愁。其实,唐诗、宋词、元曲本体就是一幅悠意的、无穷味的画。
孙立鹏先生的《野渡无人》,只借韦应物的诗句,而无韦应物的诗景----没有涧边的幽草,也无深树的黄鹂,更没有初春晚来的急雨,只有一弯如钩的上弦月和一条刚归的静静地泊在黛色岸边的小舟。无江枫,更无渔火,月和舟知会着那无垠的江面,静的叫人产生一丝的惊悚。韦应物以动态写舟,孙立鹏以静态写舟。韦诗虽多景,主题是写舟,孙画虽无人,主题是喻人。韦应物写的是安徽滁州涧西的实景,孙立鹏则是喻自我的心景。
舟,作为一种载体,从此岸到彼安,普渡着多少众生。而渡人者,他日又有谁人去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月如钩,舟无人而不自横,不是自然界的使然,而是人对物的规矩。短暂的夜归后,舟又将渡向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