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读汉服第三期 春秋战国,分庭抗礼

云读汉服第三期 春秋战国,分庭抗礼

2017-08-20    08'21''

主播: 青 淮

221 3

介绍:
欢迎收听云读汉服第三期 春秋战国,分庭抗礼 春秋戰國時期,上層社會通常穿寬衣博袖,勞動階層穿窄衣小袖。其中,深衣是士大夫階層居家的便服,又是庶民百姓的禮服。《禮記•深衣篇》鄭注:"深衣,連衣裳而純之以采者,衣裳相連,被體深邃。"這種將上衣下裳連在一起的服裝,便稱為"深衣"。 它有一個特點,即有一幅向後擁掩的曲裾。漢以前,華夏族的內衣,尤其是袴,都是開襠的,學名"脛衣",兩條褲管不縫合,因此人們在股間纏褌。上層人士,特別是婦女,為使內衣不外露且便于举步,將下襟不開衩,便出現了曲裾擁掩的服式。深衣成為漢代以後女性的大禮服,由此而來。因其將身體深藏,雍容典雅,便逐漸發展為朝服,祭服等。 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深衣的意義在乎:衣裳上下分裁而合一,是將天地玄纁二色著於一身,此為色全;袖圓似規,領方似矩,表現的是天圓地方,此為形全;後背垂直如繩,衣擺平衡似權,講人世間權力與法,此為衡全。 立國於江汉地區的楚,歷史上被認為蠻夷之地,西周時地位與不夠開化的鮮卑相當。既為蠻夷之邦,其服飾與中原諸夏是否不同呢?據史料記載,春秋楚服用冠笄,及至戰國,服著深衣,可見當時楚人華化已深。 《左传》昭公十二年有言,“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篳路是用荆竹製的楚車,蓝缕即是破衣服。先王乘破車穿爛衫開創基業,五十年間疆土不断扩大,财富日益增多,军事力量不断增强,將積弱積貧的楚地,打造成問鼎周室、逐鹿中原的楚國,成為可與六國比肩的文明大國。 周平王東遷洛邑,王畿縮小,諸侯版圖日益壯大。自古以來,經濟實力是政治的支撐體。此時正值歷史上春秋五霸挾天子以令諸侯,孔子感喟"禮崩樂壞"的時期。依周禮規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的"八佾",卻被卿大夫之流舞樂於庭。春秋末年三家分晉,周天子同一時期失去天下共主與姬姓大宗的地位,春秋霸主與王室 分庭抗禮。 戰國時期受戰亂影响,奉行周禮的服飾也遭遇離變。胡服正式進入褒衣博帶的中原地區。胡服,短衣長褲 高筒靴,衣身窄緊,左衽束袖,適合游牧民族涉獵,放牧,征戰的生活方式。 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国势衰落,处境堪忧。由于地处北边,经常与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接触。見胡人著窄衣束䄂騎馬,來如飛鳥,去如絕弦,他意识到,赵国被动挨打,并非国弱民衰,而在于军队军装不适于骑兵和车战的作战形式,便率先提出了"胡服騎射",從戎裝上進行變革,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赵国在战国七雄中开军事变革潮流之先,经过短短十几年,便由一个小小中山国都敢侵犯的弱邦崛起为能够同秦相抗衡的强国。 在與時俱進方面,趙武靈王遠比孔夫子變通許多。衛國內亂,孔子弟子子路在拒敵時冠纓被砍斷。子路言:君子死,冠不免。于是放下兵器結纓,被對方所弒。 歷史的車輪反復輾壓,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還是恪守舊規遵循舊制?这一直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 本节目版权归属于北京云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由北京摩宝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社群支持。 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