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读文录音20200917

群里读文录音20200917

2020-09-17    47'05''

主播: 🎶心兮若云

332 3

介绍:
2020年9月16日 今日夜读 “雲之梦”荐读文字第765号: 喜欢安静。不与人语。 安静的时候,听一些古筝。听朋友读我的随笔《樱花呀樱花》。 听着听着,会睡着了。 越来越喜欢安静的东西了。清幽,散发出浓烈的清幽。莲的气息。或者,薄荷的味道。 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有僧人愿意庵中吃苦茶。而我愿意在深蓝色的百叶窗下发呆。看着窗叶间透过的光,点点照在我的身上,衣服上。我穿了格子的丝绸衣服。那光与影在上面散发出私密的欢喜。 整个下午是清淡的。 煮了一壶茶。乌龙茶。淡淡的绿。这人间的烟火, 这小城的春夏秋冬,织起了人生的繁花似锦。常常会让我觉得莫名的满足。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常常想起少年时,总是喜欢一个人穿行在中学的合欢树下,看着落英缤纷的花儿落满一地。那时就有少年的惆怅。 喜欢一个人在雨中发呆。静静地想一些事。写一些诗。后来那些本子大多散落了。但到底留下来了几个。有一天偶然发现一个本子,那时抄的工整的诗,还有一些名人说的话,还有歌词。有一首歌叫《春天吻上我的脸》。我翻看着,内心十分潮湿涌动。那时我只有十六七岁。是独自孤高的少年。不喜欢与人打交道。这种性格,延续到了现在。改变不大。 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摘自雪小禅《我心素已闲》 [玫瑰][咖啡]美文赏读: 初看颜真卿《祭侄文稿》,如鬼画符,行、草、隶都掺杂,一字字全是疼痛。此篇上升为精神领域的圣经,完全与书法无关,情绪四处蔓延。这是颜真卿吗?这是,这正是。颜体的大气和阔丽,颜体的规范和平直全然皆无。你只看到一个人在写,在哭,在疼——书法真正的意义是曲终人已散,江上数峰青。   再看《寒食帖》。彼时苏轼四十五岁,几次被贬,几经磨难——他书写时还需要炫耀华丽吗?还需要书风吗?还需要矫情吗?夜风苦雨,阴雨连绵——“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连眼泪都觉得多余。一笔写下来,心就老了。其实,提笔的刹那,就老了。 书法最高境界是人书俱老,人的最高境界呢——也许也是还原到最初,安静地来,安静地去。富贵吉祥,波澜不惊,风雨雷电,淡然一笑。 ——摘自雪小禅《人书俱老》 2020年9月17日 今日夜读 “雲之梦”荐读文字第768号: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北方乡下的一句俗语。北平城里的人不说这句话。因为北平人过去不说饺子,都说“煮饽饽”,这也许是满洲语。我到了十四岁才知道煮饽饽就是饺子。   北方人,不论贵贱,都以饺子为美食。钟鸣鼎食之家有的是人力财力,吃顿饺子不算一回事。小康之家要吃顿饺子要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然而亦趣在其中。年终吃饺子是天经地义,有人胃口特强,能从初一到十五顿顿饺子,乐此不疲。当然连吃两顿就告饶的也不是没有。至于在乡下,吃顿饺子不易,也许要在姑奶奶回娘家时候才能有此豪举。   饺子的成色不同,我吃过最低级的饺子。抗战期间有一年除夕我在陕西宝鸡,餐馆过年全不营业,我踯躅街头,遥见铁路旁边有一草棚,灯火荧然,热气直冒,乃趋就之,竟是一间饺子馆。我叫了二十个韭菜馅饺子,店主还抓了一把带皮的蒜瓣给我,外加一碗热汤。我吃得一头大汗,十分满足。   我也吃过顶精致的一顿饺子。在青岛顺兴楼宴会,最后上了一钵水饺,饺子奇小,长仅寸许,馅子却是黄鱼韭黄,汤是清澈而浓的鸡汤,表面上还漂着少许鸡油。大家已经酒足菜饱,禁不住诱惑,还是给吃得精光,连连叫好。 ——摘自梁实秋《饺子》 现代诗歌赏读: 《那些未能说出的》 作者:李元胜 夏天,写过最炽热的段落 冬天,逗留在它沉闷的尾声 我在一个词和另一个词之间 犹豫,它们的距离有多远 我心中的深渊就有多深 秋天太短,短得就像一个人的转身 来不及寄出的信纸 沿街飞舞,那些未能说出的话 每一天都在重新组合 就像散步时,天空变幻的树枝 同样短的还有春天 就像一个耀眼的信封,里面 折叠炽热和犹豫 却没有任何具体的内容 多数时候,我是没写出的部分 不在信纸也不在信封里 我是信开始前,那激动的空白 我是诉说的喧哗下面 河床的深深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