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 午间赏读 “雲之梦”荐读文字第970号:
历史,仿佛一记飘远的钟声,唐,宋,元,明,清,一代一代,春来秋去,岁月由远而近。现在,让我们沿着《平江图》,再一次走进苏州的小巷。
花萼è里、蒹葭jiā巷、莲子巷、迎晓里、悬侨弄、桃花坞wù、大柳枝巷……是这样的名字,仿佛古典的词牌,挂在巷口。是唐诗一样的凝炼含蓄。是宋词一样的委婉细腻。是元曲一样的清澈悠扬,是话本一样的丰富生动。这苏州的小巷,这小巷的名字。
在苏州的小巷中漫步,这种体验是奇特的。高高的粉墙因为年久而色彩斑驳,那些墙头上悬垂下来的古藤,墙上露出一角来的马头墙上的瓦花,那回响在青石板上的足音,还有节节台阶和紧闭的大门,不禁使人生出走在时光隧道里的错觉来。
“卖糖粥,卖糖粥!”幽静的小巷里仿佛飘来了骆驼担的叫卖声。不喝碗糖粥,小巷里的人们如何能够入梦呢?“栀zhī子花、白兰花、茉莉花!”卖花声是姑苏小巷里最糯最甜、也最负盛名的叫卖声了。
小巷深处,隐约走来的是一位年轻的卖花姑娘。随风而来的还有一阵阵幽郁沁人的花香。这些卖花姑娘大多是城外虎丘山花农的女儿,拎着花蓝,七里山塘街,走了三里半,还有三里半。随着她们怯生生的叫卖声,花香漫进小巷,漫进深宅,在苏州女人们的鬓边、胸前、枕旁展示它们小巧雅洁的姿态。
倘佯在高高的粉墙下,对于墙那边的精彩,我们一无所知。“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但是 你尽可以放纵你的思绪,展开你不羁的想象……深深小巷里喜欢拍曲的人很多,“小红低唱我吹箫”,夫唱妇随,优雅的水磨昆曲缭绕飞扬,飘过了高墙。
——摘自纪录片《江南.人景壶天》解说词
2020年11月25日 今日夜读 “雲之梦”荐读文字第971号: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摘自汪曾祺《昆明的雨》2020年11月25日 今日早读 “雲之梦”荐读文字第969号:
山河岁月,长路寂寂,终需一些美好来支撑,而生命之美,就在于心怀希望。马丁·路德·金说:“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穷的。”希望是人间至善,是最好的安慰。身处困境,最可怕的不是黑暗,而是内心的绝望。只要有希望的指引,就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希望是美好的,是孤独最温暖的陪伴。穿过幽暗的岁月,不必慌张,不必畏惧,内心笃定,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熬过去,眼前的困境也总有一天会过去。
当我们真正跨越黑暗,走出人生低谷,内心也会变得更加坚强。就像村上春树说得那样:“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而你,会微笑着与暴风雨告别,感谢那个越来越强大的自己。心安静了,四处皆是风景。心强大了,一切都有希望。愿你在迷茫时心怀希望,找到清晰的人生方向。愿你在低谷时积聚力量,活出更好的生命状态。
——摘自网络文字
古诗词品读:
《无题四首.其一》
唐代: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译文:她说过要来的,其实是句空话,一去便杳无影踪。我在楼上等着,直到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因为远别而积思成梦,梦里悲啼,久唤难醒;醒后便匆忙提笔写信,心情急切,墨未磨浓。蜡烛的余光,半罩着饰有金翡翠的帷幕;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我像古代的刘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遥远;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着蓬山千重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