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读文20220819

群里读文20220819

2022-08-19    59'47''

主播: 🎶心兮若云

196 2

介绍:
20220819“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公元1644年,一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南下了,铁骑越过长城,直达北京,象征着皇权的紫禁城落入了满族人之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开始了。 半个多世纪之后,一个来自罗马的传教士来到广州——大清帝国南方的港口,他将从这里北上,前往帝国的首都——北京。 18世纪初期,帝国的统治者禁止西方人进入中国冒险,只有上帝的使者例外。耶酥派到中国的传教士28岁的意大利人郎世宁根本就没有想到,他将从此远离家乡,在大清度过50年的岁月。 半个世纪的时间,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也亲眼目睹了一座旷世园林的诞生。 郎世宁:“从欧洲到中国的旅行花了整整一年,一路风尘,为了取得大清皇帝的信任。天刚刚放亮,一个太监就带我们进了一座花园。花园很大,但太监不许我们四处张望,走路也不能弄出声响。我很奇怪,皇帝没有住在北京城里的皇宫。” 大清的缔造者是满族人,他们来自中国北方的白山黑水。紫禁城的新主人很快就发现,看上去雄伟壮丽的皇宫并不合适居住;巨大的宫殿由木头建造,很容易着火,高耸的宫墙虽然能够防止火灾的蔓延,但也影响了空气的流通。北京的夏天酷热干燥,皇宫更象是一个火炉,习惯于北方寒冷生活的统治者很不舒服,从踏进紫禁城开始,皇帝就开始寻找凉爽宜人的地方。 在北京的西北方向,距离皇宫20多里,有一片开阔地带,几百年前,这里泉水遍布,称为海淀。就是在这儿,帝国的第三代统治者康熙终于建成一所离宫。 郎世宁就是在畅春园第一次看见了康熙皇帝。 ——摘自纪录片《圆明园》解说词(1)20220819“雲之梦”晚间荐读文字: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摘自小学课文《圆明园的毁灭》202000819“雲之梦”早间荐读文字: 季羡林在《八十述怀》中说:“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一出折子戏,一群悲欢人。在生活这霓虹闪耀的舞台上,生为主角,我们各自演绎着自己。其实,谁的生活不是一半阴雨一半晴,谁的故事不是一半喜乐一半愁,与岁月同行,前路总是风雨兼程。看过半生风景,才明白:人生何需太完美,最好的状态,不过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人生,醒时现实,醉后自在。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孤零零的躺在荒凉的村庄里,荒草萋萋,枯树无声,如此境地,也没有令他感到很悲哀。心中想着家国大事,夜尽了,躺在床上听风雨声,迷迷糊糊中,竟梦见自己身披战甲,正跨过冰封的河流。这无常的世事,让多少人意兴阑珊、春风得意,又让多少人默默无闻、郁郁寡欢。 人生苦短,纵然不如意事常八九,也要保持一颗向往美好的心。生命的舞台上,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人生路上,把风景看遍,别忘了做一个能温暖自己,也能温暖他人的有心人。正如三毛所言,“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愿你我都能在生命的舞台上,用绚烂的生命之花,演绎出人生精彩的戏码,不求完美无暇,但求无愧于心。 ——摘自网络文字20220818“雲之梦”早间荐读文字: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面对风吹幡动,尚争论不休。面对万事万物,各种机缘,种种纠葛,一切都在于内心的平静。心若不动,则风自不动,幡自不动。生活本就不易,不必渴求所有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好自己的生活。这世间美好的事物千千万万,我们能够抓住的不过是其中万一。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在红尘中修一颗静心,过好当下的生活。 最近很喜欢一句话:“爱的时候不辜负人,玩的时候不辜负风景,一个人的时候不辜负自己。”岁月的这条河,缓慢而悠长,我们生在其中,踽踽独行,总是容易感伤。我们感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生平愿无恙者四:一曰青山;二曰故人;三曰藏书;四曰名卉。”不知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其实我们内心深处都藏有最隐秘的希冀,我们总会偷偷的想,如果一切都是最初的样子,那该多好。 如果故人安然,是否即是岁月静好?如若中间跨过的年深岁久,从未存在,是否即是岁月无恙?当然,这只是心中的虚妄。因为总是有这样的虚妄,心则不止。流年伤伤,我们会记住生命中不期而遇的温暖,也会记住大雨磅礴没有带伞的日子。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场精神的修炼。最好的人生莫过于,物质极简,灵魂丰盈。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摘自网络文字20220818“雲之梦”晚间荐读文字: 《半分钟的犹豫》 卡尼尔和弗拉茨是美国一所小学的老师,她们和南非一个贫困小镇的一所小学建立了友谊帮带关系。 有一次,卡尼尔和弗拉茨一起,带着几位美国学生来到了那所南非的学校。卡尼尔和弗拉茨决定带南非的孩子们去山上探索自然奥秘。正当他们来到半山腰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弗拉茨因为想拉一位南非黑人少年,结果自己失去了平衡,摔到一条足有两米深的山沟里,血流不止。 医生发现她失血过多需要输血,遗憾的是弗拉茨的血型并不多见,卡尼尔和那些美国学生没有一个和她的血型相匹配。这时,卡尼尔注意到了那位始终默默站在一边的黑人少年,弗拉茨正是因为想拉他才摔下山沟的。卡尼尔走过去对他说:“试试你的血吧!” 那位黑人少年的血型与弗拉茨完全吻合!然而,在医生想要拉过他的手臂抽血时,他却把手一缩,怯怯地问:“你们是要抽我的血吗?” “是的!因为只有你的血才能救弗拉茨老师!”医生告诉他说。 “我想考虑一下!”黑人少年轻声说着,把头低了下去。 卡尼尔看着那位黑人少年,在心里近乎愤怒地嘀咕:“弗拉茨老师是因为帮你才摔下山沟去的,你却为她输点血也表示犹豫?” 那位黑人少年低着头考虑了足有半分钟,然后他慢慢地抬起头来,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眼眶里竟然噙满了泪水。他咬了咬嘴唇,把目光投向了卡尼尔说:“我同意输血,但是我想提一个请求!” “输血救人还要讲条件?这简直太让人愤怒了!”卡尼尔心里想着。 “我只希望你们以后能常来我们的学校!”“这还用说吗!我们当然会这样做!”卡尼尔说。黑人少年似乎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复,他把手伸向了医生,那一刻,两颗泪珠从他的眼里流了出来。 几分钟后,那位黑人少年抽完血被医生安排在长椅上休息。他轻轻地问卡尼尔:“我想知道,我将在什么时候死去!” “死?!你并不会死去啊!你只是输出一点血,需要休息一下而已!”卡尼尔和医生几乎同时回答他说。 那一刻,包括卡尼尔和医生在内的所有人都突然明白:他在输血前的犹豫,并不是在考虑要不要输血给弗拉茨老师,而是在考虑要不要为弗拉茨老师献出生命。更加让人无法想象的是,他做出那个在他看来是要献出生命的决定,只用了半分钟! 南非少年以为献血就是献出生命,尽管如此,他也只用半分钟就做出了决定。如果我们不了解他人的生活,无法对他人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就不要轻易去指责或批判他人,而应该学会欣赏和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