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8“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如大多数苗人一样,宋家起居室的窗子可以眺望见成片的梯田。从早春起,一扇窗子便为了方便燕子往返穿飞而敞开。古老爹知晓毎年燕子归来的确切时间,苗族人坚信这些鸟儿的归来预示着春季的来临。然而今年,他们姗姗来迟。因而古老爹和其他族中长老一致认为今年的插秧应当推迟。当苗族人为了插秧而整备田地时,燕子们或搜集修整巢穴用的泥巴,或穿越新耕的稻田追逐昆虫。
最终,经过了几周的准备,这个预定种植的时刻来临了。首先,秧苗必须从苗床上连根拔起,扎成捆移植到高处山地,那崭新的苗床上,宋家邻里乡亲全员出动帮助移植。这是一直来他们的集体协作方式,当然一旦时刻来临,宋家人也会做出相同行为来报恩。
当农户们忙碌在田埂间时,飞燕们则衔着修整巢穴的材料来来往往。人多力量大,插秧的整个过程只持续了仅一个多小时。当工作完成,农户们得以休息,至少在明天来临之前。然而对这些筑巢的飞鸟而言,修筑家园的宏大工程才刚刚开始。新耕种的田地里,白鹭在寻找食物,稻田成了虫鱼蝌蚪的乐园,而白鹭正好以此哺育幼鸟
——摘自纪录片《美丽中国》解说词(4) “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最后的隐世净土——中国,数个世纪以来,旅人传诵着关于这片神奇土地,以及那些神奇生物的传说。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而如今是最宏博的,那十数亿的人民,现存超过五十个民族,以及各式各样贴近自然的传统生活方式。我们都知道中国面对着着众多社会、环境问题,但这里也存在着令人窒息的美丽。中国有着世界最高峰,从无垠的炙热沙漠,到麻木大脑的寒冷地带,以及那蒸笼般的森林中,隐匿的各种珍稀生物。天际下广阔无垠的草原,以及富饶的热带海洋。
现在,我们第一次有机会,深入探索这片伟大的土地,接触栖息于此的珍奇生物,目睹中国这片神奇土地上人与野生世界的羁绊,这就是最原味的中国。
我们的中国探索之旅始于南方的亚热带,漓江的渔人和鱼鸟栖坐在竹筏上,这个组合已延续千年之久,这景致已为世人所熟悉。那是中国水墨画中永恒的主题和旅人永远的胜地。
中国南部是片有英国国土九倍之大的广阔土地。这里,是山雨的国度。这里一年之中有250天在降雨,到处都是积水,在扬子江的涝原,黑尾鹬在泥泞中寻索着虫子,并非只有野生动物在这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沼泽般湿润肥沃的土地为作物家族最显著的成员提供了最理想的环境。
——摘自纪录片《美丽中国》解说词(1)20220808“雲之梦”早间荐读文字: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须臾之间,光阴悄然而过。转眼,又是一年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后,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万物荣华之际,季节偷偷换了容颜。揽一缕秋风入怀,撷一片秋叶静美。一年中,最美的浅秋,就这样款款而来。至此,万物开始从热烈繁盛走向成熟素简。
窗外,聒噪的蝉鸣,起伏的热浪,似乎正在和这个夏天做最后的告别。岁月忽向晚,山河染秋色。秋,真的来了。一黛远山,一池秋水,一片枫叶,秋便有了韵致。湛蓝的天空,辽远而深邃,干净地没有一丝褶皱。真想,幻化成一只轻盈的鸟儿,挣脱尘世的樊笼和桎梏,飞入蓝天的怀抱,自由翱翔。若是累了,便枕着一片云海,与天地一起酣眠。偶尔,一阵清风拂过,林间的叶子抖落一身尘埃,迎着清爽的秋风,翩翩起舞。
秋,没有春的萌动,没有夏的张扬,亦没有冬的清冷。秋,是一首婉约的诗,“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秋,亦是一幅多彩的画,“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走过春花灿烂,路过夏意葱茏,走进初秋的月明风清,清浅秀丽。云水长天收夏色,风起叶落秋意来。夏的葱茏还未褪尽,秋的凉意悠悠袭来。立秋,是夏的结束,也是秋的开始。伴着秋日的第一缕阳光,心怀期待,努力向前。等红叶绚烂,等白露成霜,等寒蝉凄切,等桂花香甜,等菊开向晚……我们一起走向更深更美的秋色。不负韶华,不负春秋!
——摘自网络文字
20220806“雲之梦”晚间荐读文字:
《七夕,读沈复与芸娘的爱情》(2)
作者:白落梅
芸与沈复共游太湖,看过沧浪亭风景,千顷云百态,亦是无悔今生。闲时,他们剪裁盆树,堆石砌景,野外沽酒,西窗夜话。芸存冰雪之质,怀草木之心,她是灵性女子,世间万物与她相亲,为她所用。
静室焚香,雅趣天然。“芸尝以沉速等香,于饭镢蒸透,在炉上设一铜丝架,离火中寸许,徐徐烘之,其香幽韵而无烟。”窗下煮茶,妙意不尽。“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这样的女子,应当倾尽一切,让她幸福。沈复对芸有恩宠爱怜之心,却让她尝尽人世离合冷暖。沈复虽生于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但他一生游幕,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于功名他无寄,于富贵他无缘,于情感他有愧。
芸之所愿,不过是做个寻常凡妇,与她所爱的夫君,做人间的烟火神仙。奈何人生坎坷,宿命难违,尘海飘蓬,刻骨惊心。她盼执子之手,相约白头,乡居田园,淡然一世。却被迫流转,往来红尘阡陌,骨肉分离,落魄他乡。
芸就是这样的女子,无论身处何境,去往何方,所遇何事,只要她在,自有一种岁序清宁,光阴绵长之感。我喜爱这样的女子,若一朵开在庭园雅室的茉莉,素白清淡,不娇不媚。她自然含蓄,空灵明净,又端正婉约,清淡闲远。20220807“雲之梦”晚间荐读文字:
白落梅:《七夕,读沈复与芸娘的爱情》(3)
芸栽种的花草,烹煮的茶饭,裁剪的衣裳,以及许多巧妙的构思,精细的手工,都与寻常女子不同,更是许多男儿所不及。她所做之事,皆有情有理,达观洒然,又贞静平正。她与沈复朝夕相伴的时日其实不多,一个人守着岁月,宛若幽兰,无忧无惧。
芸为贤妇,纯良端淑,对丈夫温柔体贴,对翁姑恭敬孝顺,对孩子千恩万宠。但她的命运却不顺坦,自幼丧父,依靠刺绣女红养弱母幼弟。嫁与沈复,夫妻伉俪恩爱,却始终不得翁姑欢心。辗转病榻,仍落魄逃离,寄身檐下,魂断异乡。
可芸的世界,没有委屈悔恨,更无哀怨荒愁。因为她深爱的男子,与她心灵相交,共她人世冷暖。沈复亦因为尘世间有一个芸,哪怕孤身天涯,潦倒驿站,仍潇洒快意。偶有闲情,便觅景寻雅,稍有银钱,便小店沽酒。
芸是从书卷里走出来的女子,携一身淡淡水墨,温柔曼妙,恬静安详。她沉浸于江南那场杏花春雨的梦中,远离人世忧患,永远清好如初。而我们读一卷《浮生六记》,所为的不仅仅是沈复简静的文字,委婉的表达,而是他和芸的诗酒琴茶,缠绵情深。
人生至简,当学会离舍,从容放下。贫富天定,生死由之,悲喜随意。做一个像芸娘这般的女子,在乡间小院刺绣缝衫,于纸窗竹榻温酒煮茗,婉静的仿若莲花之身,朴素又惊艳。更如芸娘所说,布衣菜饭,一生欢喜,不必远游,又怎管江山兴亡,天地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