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20220907“雲之梦”早间荐读文字:
秋风老时,白露来了。时日在有序地行进,该来的都会来。要遇见的,终归是躲不开,该结束的,也终将远去。
自从入秋,日子里就带着一些轻微的愁意。莫名其妙,毫无理由,那股清愁就从秋天的角落里爬出来。每个日子,都披上了一层感伤。是一片落叶,飘落在肩头的无奈。或者是一轮明月,在江面上印染出的光里,藏着不可言说的思念。
我细细品味着文人们笔下的秋,文字与四时是对应的。感秋,是发自内心的。而到了白露,秋愈发深了。这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有着典型的秋天特征。
在白露时节,早晚的凉风穿过弄堂,日子便一层一层凉快起来。在襄阳古城,暑气并没褪尽,正午的气温依旧高居不下。但是早晚是清凉的,趁着夜风,去江边走走,江面上的一层月光,披着微凉。
白露,露是人间的水,白是天上的月。白露时节,最美的就属秋水明月了。白露来时,中秋节也近了。月亮,挂在高楼的顶上。远远看去,仿佛一伸手就能够触碰到。看似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白露节气,是隐忍的。到了仲秋,一年的光阴就所剩无几。就像是一个人,走到了人生的秋季,肩上扛着各种责任,不再轻易流出自己的情绪,而是更多地担当和隐忍。
在襄阳古城的城墙根下,汉江边上,我与你一起读着白居易的诗句。诗人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时节易变复,惟愿,心如秋露白,世事如月圆。
——摘自香袭书卷《白露》20220907“雲之梦”晚间荐读文字:
《白露》
作者:李娟(陕西)
白露一到,清晨的草地,草叶上都是透亮的露珠,仿佛挑着一颗颗水晶。
白露时节,古语说: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大雁南飞,露重枝冷,燕子在白露时节飞回南方。
读了又读,觉得“群鸟养羞”最值得回味。“羞”即是食物,鸟儿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养羞”,小鸟仿佛年幼的孩子,将美味的食物偷偷藏起来。
水边,一丛丛芦苇在风里摇曳,秋凉如水。想起《诗经》中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原来,《诗经》里走来的“蒹葭”就是开着洁白花絮的芦苇。芦花摇曳,美丽的伊人悄然远去,只留下一个优雅缥缈的背影。
《诗经》在江河之上流淌了千年,爱情在岁月之河上流淌了千年。
今年秋天多雨,江水碧潮满满。几只黑白花纹的野鸭在水里嬉戏,一对对白鹭在沙滩上觅食,有的伸着长脖子,望着江水出神。
静夜里,天朗气清,月光显得分外明亮。月之妙在有圆缺,云之妙在不留,秋之妙在气爽。
深夜,在灯下给友人写信。红笺小字,写在八行笺上:天寒露重,珍重加衣。[玫瑰][咖啡]美文赏读:
今日白露。
白露,多像一个女孩子名字。《日出》中的陈白露吗?哦,不是。是天真朴素的女子,有清气有冷气,有凝起神来的那种静美,但她不自知。
白露的早晨去地里行走,露水打湿衣裳。蹲下身来看那些植物,生出无端的怜与惜。
人生不经过白露怎么可以呢?定要有那些脆弱、不堪、敏感、来不及、泪湿衣衫、无人可诉……才有回头的刹那,那人在灯火阑珊处站看,一直等你。
白露,看山中花次第凋落,马在饮水,冷蝉在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长夜未央,空庭得秋长漫漫,独有伊人在思、在想。
——摘自雪小禅《节气二十四帖》
20220907“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山海经》是一部中国先秦重要的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讲述了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一尊天神女娲降生了,她独自一人来到凡界,见景色优美却独少生灵,便照着自己的模样,用黄土捏出一个个小人,后来,她嫌捏弄泥人太费力,就用枝条沾了黄泥乱甩,顿时,贵贱人等应运而生,繁衍生息。
这是我们孩提时听到的关于中国人起源的故事,然而,这只是一种虚幻的传说。中国人从哪里来,这一切与传说、神话、考古论证,甚至每一个人的想象混杂一起,成为一个神秘、遥远而又模糊的话题。
随着大爆炸,宇宙形成了无数的星系,在太阳的周围,有一颗蔚蓝色的行星,这就是我们的地球,大气层和液态水使得地球成为我们已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大约在四十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最初的生命,而人类的出现则是数百万年前的事情。
这是云南省禄丰县金山镇石灰坝,这个具体的地方小地名叫庙山坡,这是出土禄丰古猿(化石)的地方。我们的祖先来自于一种数量稀少的古猿,以致今天很难发现他们的遗迹,他们在森林里腾跃飞荡,靠采集植物为生,采摘果实和嫩叶的生活为这些古猿带来了发达灵巧的手指和上肢。
从1975年开始,考古人员陆续在云南禄丰县的地层内发掘出一具残缺的古猿头骨,若干个颌骨和上百颗牙齿,它们距今约八百万年,这是中国迄今知道与人类最为接近的动物,被国际古人类学界定名为腊玛古猿禄丰种,但,他们依然还是栖息在树上的猿类,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古猿告别树上的生活来到地面,走向能够直立行走的人类呢?答案众说纷纭。
——摘自纪录片《中国.中华先祖》解说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