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读文20230306

群里读文20230306

2023-03-06    58'13''

主播: 🎶心兮若云

293 1

介绍:
20230306“雲之梦”早间荐读文字: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一鼓轻雷,唤醒沉睡的生机。天气日渐回暖,春意更甚之前,此时雨水会渐次增多,旧时岁月里,农家无闲日。春雷始鸣,万物生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到了,春天就真的来了。大地回暖,春满山河,绿柳杨风,一路陌上花开。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春的伊始,万物萌动,春雷初响,唤醒了蛰伏于大地之中的生命。山河岁月在这一刻突然惊醒,不再沉寂,万千生灵带着希望,破土而出。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偏知了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华者,花也。仓庚者,黄鹂也。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绵雨霏霏,燕鸟出动,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正如秦观的那首《树绕村庄》:“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如此欣欣向荣的春日风光,正婉转留恋于陌上花开,芳菲依旧,桃之夭夭。如此春光芳菲艳,桃花春色暖先知。桃花,月初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春回大地,陌上花开,等一场落英缤纷,花满倾城。 ——摘自网络文字 20230306“雲之梦”晚间荐读文字: 今日惊蛰。我喜欢惊蛰一词,惊蛰,是动词。于天地万物,它是唤醒,是萌动,是催发。 这一天,土地里冬眠的小虫子都醒来了,钻出泥土,成群结队,在春风里悠闲地漫步。 惊蛰之日,想起一句古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桃花遍野,梨花如雪,八水环绕的古城长安,到处是身着盛装的女子,成群结队行走在水边,她们一起游园,赏花,沐浴春光。在清澈的水边,桃红梨白,杨柳依依,她偶遇年轻俊朗的他,四目相对一瞬间,芳心萌动,眼波盈盈处,暗自欣喜。那一刻,人影幽幽,落花满地。 她走出很远,他还痴痴站在水边,望着她衣袂飘飘的身影发呆。 对于他们,惊蛰是青春生命被唤醒的一瞬间。一生一世,他遇见生命里第一位让他心动的女子,她回眸一笑,淹然百媚。他魂牵梦萦,永远忘不了。 原来,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生命春天的“惊蛰”。惊醒一个沉睡的心灵。20230306“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5000年前,黄河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英雄黄帝和炎帝,从此,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自称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万年前就已经播散的文明种子遍地开花,如同满天星斗,文明的强大能量逐渐向中原汇聚,那是一副远古时期壮丽多彩的画卷,它预示着一个伟大的国家即将诞生。 公元前91年,中国汉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太史公书》,他讲述的中国历史是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的。然而那仅仅是一个梦一般的传说吗?有没有证据表明黄帝和他的人民确实存在过? 河南省池县仰韶村,座落在黄河南岸。一条无人行走的小路通向已经被废弃的村庄,那些残垣断壁,很快将彻底的消失,但是"仰韶"这个名字,将会被永远地保存下来。 最初的线索是由一位欧洲人发现的,他叫安特生,瑞典著名的地质学家。1921年,安特生第二次来到仰韶村,目的是为了调查脊椎动物化石。在这之前,谁也没有注意到远古的人群在仰韶村给我们留下的通行标志﹣﹣那些随处可见的灰土层和众多的袋形窖穴。安特生从厚厚的灰土层里挖出了一堆石器和陶片,这些红底上描绘着黑色图案的彩色陶片难道是史前遗物吗?安特生的心里充满着疑惑和不解。 之后,安特生又在黄河南岸发现了其它几处史前遗址,他把这些遗址命名为"仰韶文化"。安特生把"仰韶文化"与来自中亚及欧洲的彩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纹饰上有着某种相似性,因此他猜想这些彩陶文化可能源出于同一个地方,但究竟是从中国传到西方,还是从西方传到中国呢?安特生当时认为,"仰韶文化"应该是从西方传播来的。 ——摘自纪录片《中华文明.曙光初照》解说词(1) ——摘自李娟《节气里的春天.惊蛰》
上一期: 群里读文20230227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