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7“雲之梦”晚间荐读文字:
暮霭沉沉的时候,我在江边漫步。
路旁的桂花开了,细碎的淡黄色的花瓣如星,风中就飘逸着隐隐的暗香。有雨滴落,蝉翼一般的薄雾由江面飘来,穿梭在树梢,眉间。江水微澜,雾笼群山。撑着一把伞,走一段细雨如织,走一段薄雾浓云,走一段杨柳依依,走一段繁花静好。
我习惯这样的时光,一个人静静地走路,静静地想着心事。天色渐渐暗了,江上腾起淡淡的迷雾,像婷婷的女子的裙纱,人便如同徘徊在梦境中一般。
江的对岸泊着两只小船,默默地相偎相守。不远的江水的转弯处,有一片裸露的沙滩,婷婷立着一对白鹭,静静地相依相伴。
想起叶芝的诗:“她劝我们从容相爱,如叶生树梢。她劝我们从容生活,如草生堤堰。”这样的诗句让灵魂一瞬间感到安然。其实,人可以像植物一样简单生活,内心从容而身体舒展。
静静守着一江秋水的日子,记起诗经《诗经·蒹葭》中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年少时的我,一直不明白,“蒹葭”是什么样的植物?原来,却是水边一丛丛开着洁白花絮的芦苇,在寒霜中随风起舞的芦花,在我眼中,它竟然也有一种萧瑟的美。萧萧的芦花盛开,像守望的男子纷乱而美好的心事。伊人远去,只留下一个华丽的转身,一个缥缈的仙子一般的幻影。然而,世间一切的美好,竟永远都在远远的守望与默默等待中。
从这些诗句,想到一个词“秋水伊人”。有一些人,在你心中,就像山岚中的一弯秋水,在有月亮的晚上,盈盈地流淌过你心中裸露的沙滩。他辗转千里沟壑,万里峡谷,只为以微澜的秋水洗过你荒凉寒冷的心滩。心中充盈着一泓秋水的人,该是温润、柔和与安祥的。
——摘自李娟《秋水秋水》20230731“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一天结束了,零零星星的雨滴带来了湿润的春意。长安城每天的宵禁,并没有禁止坊内的欢乐。城中的富豪王元宝有个习惯:每逢吉日,就请人来家里吃饭。不论相识还是不相识的,不论士人还是商人,他都会尽心招待。这天夜里,主人很殷勤,有的是好酒和美味佳肴,还有长安最好的歌与舞,这是只属于唐的身段和灵动飘逸。
在这个盛大华丽的宴会上,每个人都开怀畅饮,每个开怀畅饮的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歌舞场里,好戏刚刚开始,箜篌、琵琶、排箫的合奏乐音在夜空回响。美酒刺激了人们的头脑和思维,大家不停讲话,随口作诗。真挚、率性、夸张、任性、驰骋、清扬,侃侃而谈、无拘无束。包容的、宽容的、雍容的,蓬勃的、饱满的、自信的,豪放的、友善的、明朗的。神闲气定的,乐观充沛的,纵情高歌的,意气飞扬的。如太阳般丰富明媚,如星空般璀璨闪耀,欲望和梦想在盛宴的空气中穿梭飞舞。
毫无疑问,唐,有着无边无际的想象力。历史积蓄了千年的力量被点燃,照彻了雄浑美丽的天空与大地。这片被黄河与长江滋养的土地,孕育了春秋战国时蓬勃生长的中华文明,在秦汉的淬炼下跌宕起伏,历经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经由隋的再次统一,终于,在唐成熟绽放。就这样,在觥筹交错中,那个夜晚,几乎所有人都喝多了,他们沉醉在一个迷人的春天的夜晚。没有人注意到,风从东方来,万物已渐次生长。
阿倍知道,自己有幸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最辉煌的景象。清澈闪烁的穹庐之下,唐帝国正在诗意地运行。盛唐,如同一场永远留在历史中的文明盛宴。在它的身后,将是中国的又一个千年。人间烟火,山河远阔。
——摘自纪录片《中国.盛世》解说词(11)
20230801“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从春秋一路走到唐朝,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盛唐,开启一段绚烂夺目的岁月华章,璀璨了整个华夏文明的星空。带着岁月沉淀的无上荣光,带着恒久传承的文明基因,中国铺陈出更加波澜壮阔的历史,迈向未来。
42岁的李白迎来了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公元742年秋天,一份来自当朝皇帝的诏书,让他再次走进长安。告别家人时,他写下一句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世人只知道李白是个惊才绝艳的诗人,却不知他自有他的政治抱负。年轻时他曾到过长安,他试着去拜谒宰相、公主,求见高官,自荐经世之才,结果都未偿所愿。
那次短暂的停留和挫败,并没有消磨掉他的傲气。李白对自己的才华深信不疑,“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多年间,他在大唐的土地上四处游历,但长安,从来都是他心中无可替代的那座城。现在,他终于等来了那声召唤。这是李白一生中距离帝国最高权力最近的时刻,浪漫的诗人踌躇满志。也正是在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做了一个决定,将年号从运行了近三十年的“开元”改为“天宝”。
大唐的每一次聚会,都离不开音乐和美酒,但真正的主角是诗歌,那是最适合大唐帝国的语言。在没有文字之前,民间就有了诗。先民们对自己生存情状的记录和吟唱,变成了诗。世界上很多民族的历史都是从诗开始的。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经由孔子编撰,更是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而飞扬的精神孕育了飞扬的唐诗,写诗成为唐帝国风靡的时尚,众口相传、家喻户晓的诗句是最好用的社交名片。
——摘自纪录片《中国.惊变》解说词(1)20230803“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接替开元的天宝元年,距立国已有124年,大唐的盛宴还在继续。这个生机勃勃的国家依然那么动人,自信与从容遍布在寻常巷陌。初唐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即写到“物华天宝”,意思是指各种珍美的宝物。相对于带有开创之意的“开元”,天宝或许更符合唐玄宗此时的心境。他正在进入人生的晚年,该打的仗已经打过,该走的路已经走过,是时候安享太平了。他对自己的国家甚为满意,他希望自己治下的这个伟大时代,能和那些不朽的诗篇一起,被永久传诵。
于是,唐玄宗想起了那个久富盛名的天才诗人——李白。在大唐的万千气象中,诗歌是那个流放百世的精魂。在大唐的无数诗人中,李白是一面万众瞩目的旗帜。在李白兴冲冲准备奔赴长安时,在东都洛阳,而立之年的诗人杜甫刚刚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他成家了。
杜甫生于书香之家,祖父官至修文馆直学士,在诗歌创作上成就卓越,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因为母亲早逝,父亲常年在外为官,杜甫幼年时就被送到洛阳的姑母家寄住。杜甫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像父辈那样求取功名,他也一直沿着这个轨道前行。24岁那年,他参加了一次进士科考试,结果不中。但他并不灰心,独自一人登上泰山。
那是儒家的精神圣地,先师孔子曾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杜甫则以一首体势雄浑的《望岳》,在诗坛以气骨峥嵘的姿态登场。他期待着有一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现实,永远在考验每个人的理想。杜甫的时间年轮上,一直接连不断地布满哀伤。父亲和姑母先后撒手人寰,家境日渐衰落。杜甫本来就不爱交际,现在,他只能越加发奋地读书,等待下一次科举考试。
除了埋头苦读,他也时常约人一起演习礼仪。如果来日有机会进入庙堂,他一定会行出最标准的大礼。有时候他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他快要等不起了;有时候又觉得太慢,属于他的机会迟迟不肯降临。更多时候,寂寞让时间仿佛停滞。就在焦灼和平静的交替中,他和唐帝国一起,度过了“开元”年号的最后时光。
——摘自纪录片《中国.惊变》解说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