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8“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如今,蒙古人灭了金朝。这个崇尚长生天的民族,此时还没有建立对儒家思想的本质认知,更不知道如何利用儒学形成自己的人才选拔体系,他们无限期地关闭了科举考试的大门。科举作为儒家社会人才晋升渠道的功能不复存在,儒生们的社会地位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这让只会读书的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甚至是绝望感。
突然之间无路可循,浓重的失落、沉郁和无处可说的愤怒都压抑在心里。许多人遁入山林,就此隐世。也有人转换行业,做了工匠与商贩。丧失了归属感和目标感的人生,是空虚而漫长的,而眼前的落差,又令人分外感慨。
同一时期,南方的土地上正在大兴儒学。南宋王朝的科举制度日趋完善,并将此前称为“周孔之教”的儒学改称为“孔孟之道”。在关汉卿出生前不久,刚刚辞世的朱熹,以及他所完善和推行的理学思想,带来了一次儒学的复兴。而这些似乎都与关汉卿们毫无关系,仅仅相隔千里,一切既是如此不同。关汉卿向往那个还没有走远的黄金年代,那个朱熹所处的年代。
公元1127年,宋徽宗之子赵构称帝,史称南宋。与金朝议和后,以秦岭淮河为界,于南方偏安。在之后的一百五十多年中,南宋虽然外患深重,但经济、文化的发展却成就了一个文明而富庶的新高峰。商品经济发达,官学、私学都得到有力扶持,宽松、开放的环境让各种思潮有了蓬勃生长的空间。
——摘自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第四集.市井》解说词(3)20230929“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南宋被后人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一批学者带着各自的思想沉淀,走上历史舞台。他们在各地讲学,互争雄长,一方面开发民智、培育人才,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改进政治,创造理想社会。不同的是,先秦的百家争鸣基本都在上层社会进行,多为国君或贵族服务。而南宋时期,学者们的思考和宣讲,则更多是在民间进行的自由交流。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会讲,发生在公元1167年。那一年,朱熹从福建专程来到长沙,拜访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学思想的创始人、北宋思想家张载的这句话,用来评价朱熹和张栻都是恰当的。
朱熹19岁中进士,37岁来到岳麓山时,已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朱熹认为,“理”先于自然和万物,是形而上者。每样事物都有“理”,这个“理”是该事物的本质、形式和规律,“理”也是道德伦理的基本准则。基于此,他将儒学通俗化,从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出发,构建了一套具体的行为准则。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如果都能依“理”行事,自然就能建立良好的秩序,那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张栻把公开辩论看作是一次很好的讲学机会。辩论无关输赢,重要的是能够穷理以致知。思想可以针锋相对,也可以和而不同。论道可以心平气和,也可以慷慨激昂。
岳麓山上的“朱张会讲”,和支持、欢迎这一切的那个开明的时代,逐渐都随着湘江水而去。关汉卿无缘那样的盛事,但他向往那样坦荡而纯粹的思想碰撞。儒家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他相信,会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他的精神世界。所有伟大的文艺作品,都是创作者面对世界的告白,关汉卿选择了戏剧作为他的告白方式。
——摘自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第四集.市井》解说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