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4“雲之梦”早间荐读文字:
喜欢荷,如同喜欢一个人。喜欢她清丽的容颜,清水出芙蓉的清雅。也喜欢她深秋之时,落尽一身繁华,枯萎了的容颜。如叶芝在诗里所写:“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秋日的荷,是孤独的。人们在秋日里会去轻嗅桂花的香甜,会去赞美菊花的凌霜傲骨,也会走出去欣赏层林尽染的枫叶红遍,还有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的芦苇,也是秋色里动人的风景线。唯有荷,在岁月的跌宕起伏里,褪去了一身姿色,卸下粉红的花瓣,洗掉苍翠的容颜,平添一抹枯色,那是时光刻画的皱纹,深深将她雕琢。如美人迟暮,风华不再。而她,依然优雅地挺立着。
秋日残荷,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蓬勃的生机。清雅随秋风逝去,莲叶于秋雨中枯萎。一枝一叶,都染着苍凉。想起川端康成的这句:“悲与美是相通的。”盛夏给了荷清丽的容颜,深秋凋落了所有的繁芜。深秋的荷,以一身枯色,凌然独立。诉说着半生经历,挺拔着一身风骨。荣即是枯,枯即是荣。枯木逢春,是一棵树的天荒地老。枯荷听雨,是一枝荷的南屏晚钟。
枯荷,是一种优雅之态。残而不败,枯而不衰,疏影横斜,素默静谧。清冷的风骨,残缺的意韵,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枯寂之美。读懂它的美,便会爱上它的风骨,它的灵魂。枯荷,亦是是一种人生之境。历经世事繁华,回归生命本源,向素向美,返璞归真。人生风风雨雨,命运起起落落。到最后,终是要从繁杂走向简单,从喧嚣退到宁静。肃肃秋风中,残荷仍独立。褪去一身浮华,且与岁月共从容。
——摘自网络文字20231007“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礼乐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但礼乐是社会秩序的体现,乐要服务于礼的需求。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舞蹈和表演都能被纳入其中。当蒙古人带着少数民族文化进入中原后,戏剧有了生长的机会。关汉卿极大地发展了戏剧的娱乐功能,同时又把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儒家所推崇的伦理观念融入其中。由此,戏剧承担起了文以载道、助成教化的使命。目不识丁的普通百姓无法通过读书明理,但是可以通过戏台上善恶忠奸的故事,对忠孝仁义建立起朴素的认知。自宋以来高扬的理学,就此多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传播渠道。下沉到市井乡野的儒家文化,更进一步融入了中国人的精神基因。
公元1271年,“大元”国号正式确立。几个月后,元朝发起了对南宋的进攻。5年后,南宋都城临安被攻破。此后南宋部队边打边退,终于走到了大陆的尽头——崖山。公元1279年正月,元军陆续抵达崖山。两个月后,崖山海战结束,大宋王朝宣告灭亡。南宋名将文天祥临死前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历史剧变,给南方的汉族文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以武力决胜负的时代,战争几乎无法避免,但身在其中的人懂得,那是无法愈合的伤痛。
关汉卿的18部存世杂剧中,有6部借用了战争。《武侯宴》《单鞭夺槊》《西蜀梦》《哭存孝》《单刀会》,5部都是历史剧。遥远的时间感,弱化了战争的悲怆。但是《拜月亭》不同,这部以蒙、金更替时期为背景的爱情喜剧,因为战争埋下了无尽的悲伤。剧中不再有对战争正义性的渲染,也没有对战争胜利者的崇拜,只有弱小个体的悲鸣和绝望。他们无力抵抗,只能“行一步,一叹息”。面对“白骨中原如卧麻”“马到处成平地”的景象,他们如同狂风扫荡下的蚂蚁,“万姓仓皇”。没有人能选择自己生存的年代,可以选择的,只有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历史洪流中,剑胆雄心已无用武之地,关汉卿选择化剑为笔。
——摘自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第四集.市井》解说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