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张居正走到了臣子生涯的最高点,他的首辅时代终于开始了。这一年,他48岁。很长时间里,他看起来都像是一个没有态度的人。现在,他可以逐渐亮出自己的态度了。从考中进士算起,已经过去了25年,他从那个容易冲动、容易愤怒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内敛、谦抑、城府极深的老臣。
他见证了一轮又一轮的内阁斗争,看到了太多人前赴后继地在自己眼前倒下,张居正决心要结束这一切。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牢牢掌握住权力。但这并非他的终极目的。权力只是实现理想的工具,他要做的是一个有力量能造福天下的臣子。张居正认为,当时最严重的危机就是君主势衰,以致政局失控。所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饬纲纪,加强君对臣的统属。
公元1573年,张居正向皇帝进献“考成法”,要求各级官员把工作任务登记在账簿上,逐月逐级考核后,汇总于内阁。由此,内阁掌握了国家机器运转的中枢,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执行力,松懈懒怠的官僚体系被激发出了活力。只是万历皇帝年幼,对官员生杀予夺的大权,实际掌握在了张居正手中。
4年后,张居正决定启动在心中酝酿多年的制度改革。他相信,拥有更多的权力,才能做更大的事情。明朝内阁和负责行政的六部的关系原本相对独立,从太祖朱元璋开始,六部一直由皇帝直接管理。但张居正担任首辅后,内阁即利用朝中的监察机制控制了六部。这是以往的内阁首辅都未能做到的,张居正越过了权力的边界。
——摘自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第五集.臣子》解说词(10) [玫瑰][咖啡]杨绛先生曾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阅读,是治愈一切的良药,那些读过的书,都会融化在血液里,转化成气质的一部分。
陈道明曾因饰演电视剧《末代皇帝》中青年溥仪一角,一夜成名。许多剧组请他去演戏,他也开始飘飘然。直到1990年,陈道明在拍摄《围城》时认识了钱钟书。他在钱钟书家做客的时候发现,他们家里没有录像机,没有电视机,也没有电话。多的只有那一排排的书架,钱钟书的太太杨绛就在一旁安安静静地看书。这时候陈道明才意识到:“在文化人面前,学问面前,我觉得自己那点名气连屁都不是!”所以在他最火的时候,他躲起来了,开始不看电视,书房里的床上也堆满了书,累了就睡在一堆书中。季羡林都曾说过,陈道明的文学水平,可以胜任北大研究生导师。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读书的意义,不仅是生活的避难所,那些看不懂的事,参不透的道理,走不出的困局,人生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人生的成与败都是自己决定的,学会改变,才能让自己越来越优秀。遇事不指责,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烂事不纠缠,学会解脱自己的心;无事多读书,找到生活最本真的意义。往后余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踏踏实实地努力,人生一定会有灿烂绽放。20231026“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隆庆一朝,大明帝国解决了最棘手的两大外患:东南倭患既除,沿海安静;与北方的蒙古族也展开了官方贸易,以开放的政策换来了边境的和平。只是好景不长,隆庆六年5月,朝会上的皇帝突然中风,不祥之兆在朝野上下弥漫开来。一天后,隆庆皇帝被宣布不治,10岁的太子朱翊钧即位,改年号为万历。
随着新皇帝登基,新一轮的权力之争暗流涌动,明朝的内阁从来没有平静过。此时的内阁首辅已经变成高拱,他对新上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宝绕过内阁,直接颁发皇帝手谕感到愤怒,准备以篡改遗诏为罪名,除掉冯保。张居正洞察着一切。高拱的计划刚刚启动,没想到被冯保抢先一步。他告诉太后、太妃,说先皇去世时,首辅高拱在内阁里嚷着:10岁的孩子怎么做皇帝?这让太后、太妃选择了与冯保站在一起。
一场臣子间的权力之争,演变成了“弱君”对“强臣”的一次反击。公元1572年6月,太后太妃联合冯保,以10岁的万历皇帝之名,革除了高拱的所有职位,限令他即日出京,返回原籍。
这天,张居正请了病假。可能是真的病了,也可能是为了避嫌。高拱是自己老师徐阶的政敌,自他进入内阁以来,已有多名内阁学士被迫离开。身为徐阶的得意门生,张居正没有受到牵连,靠的全是自己的隐忍和左右逢源。
张居正未尝不知道冯保对高拱的构陷,但他乐观其成。高拱失败了,首辅的位置再次空了出来。随后不久,另一名内阁成员离世,大明帝国的内阁里,仅剩下张居正一人。加上他曾担任少保兼太子太保,是万历皇帝的老师,由他接替高拱的职位,理所当然。
——摘自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第五集.臣子》解说词(9)20231025“雲之梦”早间荐读文字:
年年秋色最深处,岁岁霜降日日寒。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枚落叶,一缕秋风,一场秋雨,季节辗转,便走到了岁暮寒秋。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让我们在最深的秋色里,一起感受生命之静美。
苍翠的时光,宛如泛黄的叶子,渐次凋零。只留下一树虬枝,镌刻着苍凉。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走过懵懂无知的岁月,一路跌跌撞撞,经过风,历过雨,不断失去,不断成长。褪去一身稚嫩,方能成熟而从容。霜降已至,秋色渐深。万物越发清瘦了,花草树木,不再夺目炫耀,而是收敛锋芒,该凋落的凋落,该敛藏的敛藏,静静地等待,来年春天的复苏萌发。
一个人,在素净的光阴里,不紧不慢地生活。窗外,阳光洒在泛黄的银杏叶上,金光点点,斑驳着时光的印痕。想起一些旧时光,在记忆深处,生了青苔,结了冷霜。可是,每次只要轻轻触碰,一切又焕然如新,仿佛如昨。就这样,安静地感受着冷暖,等回忆尘埃落定,看沧海归于桑田。这份深秋里的安静,是灵魂深处的丰盈。春去秋来,季节更迭,将一盏茶喝到无味,将一段光阴读到清简。默然欢喜,寂静清欢。
——摘自网络文字20231025“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嘉靖皇帝去世后,30岁的朱载坖继位,改年号为隆庆,公元1567年为隆庆元年。因为曾担任过朱载坖的王府讲官,张居正正式进入内阁。这是张居正重返翰林院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里,明朝官场变化很大。他的老师徐阶,用韬光养晦的方式,在残酷的内阁争斗中保全了自己,当上了首辅。而张居正,也逐渐变成和老师一样的人,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谋事不在一时一刻,他不像年轻时那么急躁了。他清晰地看到,嘉靖皇帝在位45年,大明从兴盛滑向了迷乱。这个看似稳定成熟的国家,实则隐患重重。他看到了政府管理效率的低下,看到了各级官员的涣散,看到了军备的废弛,也看到了底层百姓如何在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风潮中变为流民。他决心改变这一切,但他也明白,此时仍需等待。
回归官场以来,张居正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明代立国后,朱元璋把道德作为治国之本,视忠孝与敬天同等重要,这对后代臣子影响至深,海瑞便是祖宗之法的极力推崇者。张居正曾经和海瑞一样,认为“道民之术”在于学术教化。但渐渐地,他改变了这个观点,他认为这个国家此时更加需要的是制度建设。身为儒家文化体系下成长起来的臣子,张居正和海瑞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那就是“忠君”“爱民”。只是,他们在以各自笃信的方式,身体力行。
隆庆皇帝在位6年,他打破了父亲近三十年不上朝的传统,即位后,立刻开始革弊施新。前朝给他留下了能干的首辅和强大的内阁,朝堂上的他常常一言不发,以至于有大臣以为皇帝是个哑巴。但皇帝无为而治,实则推动了臣子的努力工作。
——摘自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第五集.臣子》解说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