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珍言录》诵读:青春永驻

《名医珍言录》诵读:青春永驻

2021-01-15    02'53''

主播: 青春永驻🌽

222 2

介绍:
2021年1月14日诵读内容《名医珍言录》 三、论 治 (一)治 疗 原 则 17.诸病不已, 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明·周子干《慎斋遗书)卷二·辨证施治) 人生之后,以脾胃之气为本。故一些慢性病之虚证,无论气血不足,脏腑虚损,律液耗伤,精气亏乏等,治之者首宜注意脾胃。若有脾胃不调者,先宜调治脾胃,盖脾胃强健,则饮食渐增,气血化源充足,五脏受荫,从而增强抵抗能力,诸恙可因之而愈。如李东垣说:“善治病者,惟在调和脾胃”(《脾胃论》)。周氏此言,实是继承了李东垣脾胃论的学术思想,是治疗一切慢性病带有战略观点的治疗原则,不可忽视。 18.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三·脾胃,华岫云评语) 脾为阴湿之地,非阳光照之,无以生万物。故脾喜刚燥,治脾之药,多温燥性刚,而远阴柔腻静,处方亦多投理中、平胃之类,以温其中阳,重振运化之职,故曰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胃为阳燥之地,非雨露滋之,无以纳水谷。故胃喜柔润,调理胃腑常用沙参、麦冬益胃之剂,以甘寒濡养,既可除肠胃之燥,又可济津液之亏,使胃阴来复,顺其通降之性,故曰阳明燥土,得阴自安。由此可见,脾胃之性阴阳有别,喜恶各殊,故治脾胃之法应各求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