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地图 文艺之旅 DJ袁霞

别样地图 文艺之旅 DJ袁霞

2018-10-29    15'33''

主播: 洛阳师范学院网络电台

483 5

介绍:
别样地图 台湾 文艺之城 早期的台湾文艺电影,不知道俘虏了多少正值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逐渐地,对岸的我们开始把文艺和台湾画上了等号。从艺术电影、唱片封面到商业设计品,我们越来越多地了解到台湾的艺文设计。 身边的很多人起初去台湾,都想要去那些电影里的场景中走一走,找回曾经那个还是文艺青年的自己。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袁霞,本期的别样地图将带你走进文艺之城——台北。 台北,又称北市,是台湾省省会。位于台湾岛北部的台北盆地,被新北市环绕,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东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栅以南丘陵区,北包大屯山东南麓。 台北历史悠久,历史遗迹众多,但是在使用输入法打字的时代,你还知道铅字的重量和温度吗?在台北城毫不起眼的巷弄shanglong里,这间台北唯一仅存的最后一间铸字行让你有机会触摸字体的肌理,感受汉字的力量。它就是位于台北太原路97巷的日星铸字行。 走进太原巷,很难找到日星铸字行,因为它没有明显的招牌和刻意装潢的门面,似乎就像它本身的气质一样,低调得让人察觉不出,深刻得又无法抹去。但却有着强大的气场,让人一进入就即刻变得清醒和冷静,陈列架上密密麻麻的铅字,排列得整整齐齐,克制的力量蕴藏其中。虽然这里本质上是一间商店,你却能感受到厚重而浓烈的博物馆气息。各式字体,各种大小的铅字不由得让人生畏,让人几乎不敢去触碰那突起的痕迹,这些熟悉的汉字,顷刻间变得如此陌生。 上个世纪70年代是铸字行的黄金期,当时整个工厂员工有30多人,一天最少卖掉2、3万个铅字,而现在一年也不过卖出几千个铅字。铸字行有较为严苛的规定,但凡拿出的铅字即视为购买,不得再放回。铅字众多,即使分门别类,也容易让人看花眼,因此如果你找不到想要的字,可以直接写下来让店员帮忙寻找。当然,这样也错失了在铅字中漫游的奇妙体验。铸字行并没有规定不许说话,然而这里强大的气场让光顾的客人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和店员沟通也尽量压低声音,仿佛喉头发出的每一个字眼都会打破应有的宁静。 在铸字行待久了,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此时此刻的你会如此克制和沉静。当浮躁成为日常,我们远离沉淀已经很远,铸字行老板日复一日的坚守,对技艺的守护,对文化的传承,就体现在这一个个无比沉重的铅字之中。于是,当我们触摸这凹凸不平的纹理的时候,我们便产生了敬畏之心。 坦白说,这不是你来到台北一定要去的地方,连看书都在kindle上看的时代,这样没落的产业并不能吸引每一个人的目光。但如果你想要探究台北城的文创积淀,这里想必会有你要的答案。而对普通游客来说,可以说得上是廉价的铅字,也不失为别具巧思的伴手礼,铅字所表达的情谊不言而喻。30岁以下的读者,恐怕没有机会体验铅字的温暖触感。在计算机排版成为印刷业主流之前,书籍报纸多采铅字排版的活版印刷。那时的书页不像现在这样平滑,抚摸纸上的文字,可以感受到淡淡的凸痕,那是活版印刷留下的压痕,就像是铅字的脚印。 随着铅字文艺的脚印,我们来到了下一站,宝藏岩。位于台北市中正区的一处佛教山寺,台北的庙宇众多,宝藏岩不足为奇,它的特殊性在于这里是台北市第一处聚落型态之“历史聚落”。 早年间,这里是国民党撤退台湾后的营区,1971年,营区从宝藏岩撤走后,地区开放,老兵定居,移民涌入,聚落加速扩张,这里成为进山入庙的眷村。本属“违建”的宝藏岩聚落,在经历过拆与不拆的波折后,如今以“宝藏岩国际艺术村”的身份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走进艺术村,曾经眷村的模样原封不动地展现在眼前,虽然已经开发为艺术区域,但并未进行过度的修整,除了正常修缮的痕迹之外,那粗糙的水泥墙,破旧的巷道和凌乱的草堆,让人恍惚时间定格在过去混沌的年代。 如果要参观眷村,这里绝不是首选,但结合了原创艺术的冷门小众之地,相信可以吸引到和我一样想法的人。在聚落中穿街走巷,你可以仔细地研究眷村的结构,你甚至可以走进每一间房屋,看一看那个年代的住家是怎样的环境,在空地上,仍然可以找到不少居民生活的细节,通过这些真实的物品,你就可以想象得到眷村生活的画面。 每一幢房屋都有它的历史,湖南李伯伯的旧居,江苏张爷爷的故地,你可以在房屋门口的简介牌上了解曾经住在这里的人,以及他们的过往生活。而打开房门,原有的居家空间已经成为艺术家们的创意天堂,在原有房屋结构之下,将装置艺术作品放置在不同的空间之处,似乎也有一种时空对话的意味。 聚落之中不乏一些房屋的断壁残垣,故意留在原地的目的,大致是希望游览者可以自行发掘残败之美吧!就好像眷村如今也可以焕发新生一样。阳光照射下的线条,裸露砖墙形成的画框,钢筋混泥土的勾勒,就算你不是艺术家,也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创作出极具个人特色的摄影作品。 依山而建的宝藏岩聚落,显得有些遗世独立。曾经近乎被忽略被抛弃的生存空间,与发展中的城市相比已然显得格格不入,经过保存和规划之后,小众艺术的入驻也未能带来充沛的活力,不过这仿佛也应是这方土地该有的味道,就如同它的处境一般。 而松山文化创意园区的气质则与它不同,松山文化创园位于台北信义区,它的的前身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松山烟草工厂。1998年,因都市空间规划、需求量下降、香烟市场竞争力下降等原因,松山烟厂因此走入历史,成为闲置的厂地,直到2001年,台北市政府将此处定为第99处市定古迹,因而串起了文化、艺术、观光、休闲等活动。 白天的园区很是幽静,满目苍绿,更像是一处都市公园。锅炉房、制造工厂、办公室保留了上个世纪工厂的模样。这些斑驳的建筑外表之下,你可以想象得到曾经盛世的制烟年代,以及一间间厂房内满载着的青春年华。 在祖国大陆,由老旧厂房改造的文创园区并不少,大抵都相差不多,这里也不例外,倘若只是游览园区,你并不会有特别的感受。 松山文创园区的精华其实是在精心安排的艺术展览之中,如果你不是有特别的看展需求和目的,来到园区随便哪个展览都值得你来感受,无论主题是否能吸引你,你都不应该错过一次了解台湾本土文创文化的机会。 相较松山文创园区而言,华山文创园建造得更早,也是台湾第一个文创园区。 夜晚的华山文创园如同都市的夜公园,年轻人聚集在这里逛街聊天,成为一处至潮之地。晚间虽然没有什么展览可以欣赏,但仍有不少文创商店和精致料理餐厅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台北的夜晚并不凉爽,却也没有影响大家欢愉的心情。 如果有戏剧表演和音乐会,大排长龙的队伍就会占据了园区中心的大部分空间,这也是在的城市少见的一幕,估计也只有明星的到来才会吸引如此多的年轻人。 华山的氛围甚至要比松山更胜一筹,文创园区不是空壳的展览馆,光有文艺气息并不足以结合生活,而华山却仿佛活了起来,生动活力的血脉生长和蔓延在这片年代悠久的土地上,青年人的到来不仅赋予了精神上的创意,也带来了鲜活的生命。想想境内的很多文创园沦落为办公基地的处境,你就会强烈感受到台北深植于根底的文艺情怀。 除了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地名,偌大的台北城还有不少地方让你直面文艺,一间店铺或是一个公园,就足以让你了解到这座城市的文艺精神。不妨收拾好行李去台北亲身体验一下电影中的文艺生活吧,本期的别样地图的文艺之旅就结束了,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