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社交天性》

(下)《社交天性》

2020-11-16    14'05''

主播: 拥有🌿张轩语

241 2

介绍:
《社交天性》。它的副标题是,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英文副标题其实是why our brains are wired to connect,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去连接。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修·利伯曼,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奠基人。他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了人类如何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和感知社会。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些问题,不爱社交或者不会社交,为什么会给我带来一种挫败感呢?当我受到别人的排挤或者孤立时,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呢?   我平时的研究领域是人脉和人际关系,我讲过的几本书也都是和人相关的。那么,这本《社交天性》,给我平时讲的人和人的链接、互动,提供了非常多科学理论基础。   常常有学生问到我说:“老师,我不太喜欢社交,是不是天生的?”那我告诉你,经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的研究,我们的大脑天生就爱社交。   一 大脑天生爱社交   为什么说我们的大脑天生爱社交呢?华盛顿大学的戈登·舒尔曼博士,他利用大脑断层扫描的技术,想看看大脑在做什么活动的时候,哪个脑区更活跃。结果,他通过这个实验不小心发现,当大脑不在做任何具体任务的时候,有一系列的脑区会表现得更加活跃。他把它定义为默认网络。   当你执行任务完成以后,这个默认网络就会在默认的情况下打开,这个脑区就会变得最活跃。那在你休息的时候,其实你的脑子是在进行社会认知的。什么是社会认知呢?社会认知是我们对他人,对自己,以及你对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的一种方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男孩子在做心理实验的间隙,想着怎么跟女朋友去约会。   舒尔曼博士的研究证明,默认网络和社会认知网络是高度重叠的。我们之所以对社交圈感兴趣,就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会在我们空闲的时候打开这个默认网络。   比如,你在考试的时候做完一道数学题,哪怕中间只有几秒钟的间隔时间,你脑子里可能也会想到跟同学去玩,或者跟别人在一起交流这样的事,所以,默认网络具有促进理解、同情、合作和关爱的功能。   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比如我在完成一个工作的时候,我会自动做什么呢?我会打开微信看看朋友圈。这就是我们会利用任何空闲的时间,寻找跟别人相关的信息,寻找自己跟别人进行社会链接的机会。   同时,还有一个关键发现来自对新生儿的研究。几乎儿童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大脑的默认网络就处在活跃的状态。而且,科学家观察到,新生儿默认网络的活动,跟成年人的活动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婴儿大脑默认网络的活动,比他对任何有意识的兴趣都来得早。   格拉德威尔在他的《异类》里面,讲到了一万小时的定律。他说,不管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你投入一万个小时,你都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那你想一想,假如我们通常花20%的时间,去思考我们和别人的关系,那么,我们的默认网络每天就要工作三个小时左右。当我们还不到十岁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已经投入一万个小时在人和人的关系上面了。那么,大脑通过不断回到默认网络(恢复到社会认知模式),就会帮助我们成为极其复杂的社交圈的专家。   你可能会说,因为我们对社交圈感兴趣,所以我们的默认网络才会进行活动。但是,实验表明,默认网络的活动是我们关注社交圈的原因,而不是关注社交圈的结果。因为,即使你有几秒钟的休息时间,你的默认网络都会自动开启。大脑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社会思考上面,你有意无意地都在处理或者加工社会信息,同时默认网络还会引导我们去体验社交生活。   既然大脑天生爱社交,那我们接下来就谈谈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   第一是连接; 第二是心智解读; 第三是和谐、协调。   让我们看看大脑是怎么样从这三个方面开始工作的。   二 人类社交驱动力之一:连接   第一是连接。其实我们对人和人连接的需求,是我们所有社会生活的一块基石,其他的东西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石之上。只要你生活在社会当中,每个人都是渴望去连接的,从婴儿时期就是如此。   01 社会需求和生理需求同等重要   大家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最底层是生理需求,上面是安全需求;再上一层是归属与爱的需求;第四层是尊重的需求;最上面金字塔的顶尖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而哈利·哈洛做了一项恒河猴的实验。他把刚出生的猴子和它们的母亲分开饲养,并且造出了两只假猴来替代它们的母亲。一只假猴是由铁丝网做成的,身上挂上牛奶;另外一只猴子是用木头缠上绒布做成的。   哈洛观察到,新生猴子每天会从铁丝网猴子那里取奶,但是它居然会花18个小时和绒布妈妈在一起,几乎不和铁丝网妈妈相处。由此他得得出结论,小猴子更亲近于那些让它们感觉更像母亲的东西,而无关于是否能够提供给它食物。   所以,哈洛的研究是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补充或者完善。   因为你可能会觉得,只有满足生理需求以后才有其他的需求,但是通过哈洛的研究,他认为不管是动物还是人,对社会连接的需求跟生理需求同样重要。   对于人类,我们如果观察婴儿的活动,就会注意到,婴儿在母亲在的时候,会觉得很舒服、很开心。但是,一旦母亲离开,他就会大哭,他会用哭声来警告照看者,让妈妈回来看我。   当婴儿和母亲分离的时候,就会导致皮质醇(一种压力激素)分泌增多,分泌增多以后,还会造成长期的社交和认知障碍。所以孤儿,或者说从小没有父母关爱的孩子,因为不能满足他们对父母的依恋,就会产生痛苦,而产生的这种痛苦,其实是有社会性的,而且这种痛苦还会被孩子终身携带。   02 社会痛苦真实存在   当社会连接断裂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产生巨大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又不是真正肉体上的物理痛苦。什么是物理痛苦?比如说,胳膊断了、腿骨折了、被炉子烫到手……物理痛苦你是能够感受到的,我这里坏了、那里坏了、那里痛了。但是当你社会连接断裂的时候,产生的就是社会痛苦。比如说,跟老公离婚了,或者在学校,同学排挤你,孤立你……这些都是社会痛苦。   有时候你会说,“在学校被孤立了,人家说你一句有什么不能忍受呢?想开一点没什么”。这就属于你没有了解什么是社会痛苦,其实社会痛苦给人带来的痛感,并不比物理痛苦要低。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大脑对社会痛苦跟物理痛苦的反应,是在同一个脑区——背侧前扣带皮层和前导脑脑区。这两个脑区是对痛苦和痛楚作出反应的,这种痛楚会表现为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就会使这种痛苦和痛楚成为你最不喜欢的东西。你不喜欢少胳膊断腿,这种物理痛苦谁都不喜欢,但同时你也根本不会喜欢被别人隔离和被别人排斥。    (图:痛苦会刺激的脑区:背侧前扣带皮层&前脑岛)   关于社会痛苦的实验依据,威廉姆斯做了一个叫作网络球的实验。一个房间里面有三个人,他们按照三角形路线抛一个网球。三个人中,其中有两个是实验人员,一个是被实验者。开始的时候他们在房间里互相抛球,玩得很开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突然这两个托就不再把球传给真正被实验的人了,而是他们两个人之间互相传。   这个实验后来又被威廉姆斯做了数据化的处理。在网络球实验当中,被实验者因为另外两个人不再把球传给自己,他就会感到自己被社会排斥了,内心会产生一种非常强的愤怒或者难过。即使是玩家在知道是实验的情况下,当别人不跟他玩了,不再把球传给他的时候,他还是会感受到深刻的社会痛苦。   我们的作者用扫描仪对大脑进行扫描以后,也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被实验者大脑的背侧前扣带皮层的激活程度非常高。痛苦越剧烈,激活程度越高。所以,脑区的激活程度与物理疼痛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你根本分不出哪组数据是对物理痛苦的分析,哪一组数据是对社会痛苦的分析。那么作者得出结论,社会痛苦和物理痛苦背后的神经机制,实际上是重叠的。   所以,当你的朋友来跟你抱怨说,“我今天心情真不好”。你一定不要跟他讲,“没什么的,你想开一点,明天又是明朗的一天”。你应该深切地对他表示同情,而且认真地去听他诉说。其实,人和人之间所谓社会痛苦的产生,就是因为你没有跟别人保持链接,这种时候就会产生情感上的痛。所以,去聆听朋友就是伸出你的手给他,要跟他进行连接,一旦人和人有了这种连接,他的社会痛苦就会降低。   03 社会连接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   其实与他人的连接,就是社交的驱动力,它确保我们的一生都将受到社会连接这种动机的驱动。那么,了解连接是社交的驱动力之一,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它的意义就在于让你能了解到连接的重要性,而且会知道这是大脑天生的活动。所以不要抱怨自己,以为我是天生不会发生链接的,这个假设是不存在的;   另外告诉你一点,其实我们每个人和家人,以及朋友的亲密关系,是我们人最幸福的来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搭建人脉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在我们周围建立一个和谐、正向、积极的圈子。这些在我们讲的其它几本书里就都有提到。因为这个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作为我们大脑的最直接的需求,就是跟别人链接。   当你跟别人链接做得好的时候,你就会更幸福,你的事业也会更成功,因为会有人支持你。那么,跟夫妻关系也好,跟子女关系也好,还是跟父母的关系,跟朋友的关系也好,都会让你产生更强的链接,你的大脑也会给你发出幸福感的信号;但如果链接断裂了,被排斥的时候。当你产生社会痛苦的时候,减少社会痛苦最佳的办法就是重新去跟别人建立链接。   同样对我们的社会意义还有什么?作为父母,我们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你可能说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只要没把我孩子打着,只是说我的孩子就没事。我就跟孩子说,“没事,你就别管他们,别理他们”。但其实你要知道,孩子如果从小被言语霸凌的话,那么被欺负的孩子患上抑郁症的概率是普通孩子的7倍。如果孩子在8岁时被别人欺负,那么在整个成年的道路上,他想自杀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4倍。   所以,在家长听到这个信息以后,你就要注意培养孩子,帮助他们找到同伴,还要更多地寻找好朋友,建立自己的小社交圈,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更具备社交能力的孩子,让他们成为更受欢迎的孩子。在有了同伴的支持和鼓励后,孩子更不容易被成为霸凌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