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螺蛳
螺蛳,也有人叫它田螺的,喜欢生活在浅水处,尤其是在春天里。春风轻轻地吹着,太阳暖暖地照着,螺蛳们自是禁不往这般诱惑,不请自到,缓缓地挪到了池塘、水田的最浅处,掀开壳子上的盖头,探出头来,慵慵地享受着春光的恩赐。
睡上一个冬天的螺蛳,春天里最为鲜美,有人说:“春天的螺丝赛母鸡。”藉此,不难想象螺蛳的鲜美程度。
喜欢在塘边田沿晒太阳的螺蛳,大多是与拇指头大小相仿,甚至更小些,至若大若鸡蛋的乌螺,总喜欢呆在水深的地方,真人不露像,大螺蛳也会。
小朋友们呼朋引伴,几乎是一呼百诺,一时间集中一群。捋起袖子,卷起裤管,一人挎着一个篮子,不用指挥,自觉地人自为战。一个个沿着塘边地头,如侦察兵一样察看螺蛳的出没情况。
沿岸浅水处,螺蛳肯定是有的,只不过是多是少而已。稀稀落落两三个,不足以为其折腰;若是水草下泥巴上到处都是,岂止要争相折腰,还要迫不及待地脱鞋下水。
民间有句口头禅:三个手指揑田螺——十拿九稳。所以人们又送螺蛳一个浑号——老实头。田螺多的时候,尽可以用手去抓,用三个手指去揑,那是很少被使用的动作。一颗颗螺蛳,圆圆的,光光的,如同小石子一般随手丢进竹篮里,哗啦有声。你丢我丢,一时间和孩子们的欢笑声浑成一体。转移战场,碰击声不绝于耳的沙沙之声,颇似而今乐队里摇动的沙槌。
一群小朋友,如同觅食的鸥鹭,沿着池塘、溪流、田头转,折腰、下水,多少次反复,不出半天工夫,摸一篮子螺蛳,绝对不成问题。
挎着螺蛳回家,爸爸会给笑脸,妈妈会给夸奖,也只要这些,孩子们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摸螺蛳,孩子们享受的是过程,爸爸最爱的是下酒。
陈 频,安徽省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会员,合肥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安徽省合唱指挥学会荣誉副主席。歌曲《中国船》(作者之一)获中国广播文艺金奖,《包河的月亮》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曾为合肥市龙虾节、桂花节撰写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