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绝》(宋)苏轼;诵读:琪琪

《惠州一绝》(宋)苏轼;诵读:琪琪

2022-06-11    04'23''

主播: 琪琪🌟👆

145 1

介绍:
惠州一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作者:苏轼(宋),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注释: 罗浮山:在今广东省增城县东。 卢橘:此处指枇杷。 次第:依次。 啖:吃。 赏析 都说苏轼是吃货,即便是被贬官岭南却也乐在其中。岭南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归之地,但苏轼怡然自乐,泰然处之,原因竟然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美食。 “罗浮山下四时春”。春天在哪里呢?对于爱花的人来说,春天在美丽娇艳的花朵里;对于苏轼来说,春天在各种各样的美味食物里。“卢橘杨梅次第新”,苏轼开心的是在这里可以吃各种美食。吃完枇杷,紧接着还有杨梅可以吃。最让苏轼流连忘返的还是那曾经让杨贵妃开口笑的荔枝。不管跑坏了多少匹马,能够吃上荔枝的贵妃也是欢笑的。所以苏轼也说,要是能够每天吃上三百颗荔枝,那么让我天天待在岭南也是乐意的。 与一般的美食家只懂得“吃”还是不一样,苏轼的“吃”,是他心胸豁达、境界高远的一种体现。他坚持自己的立场,以至于一再被贬,先是长江边的黄州、然后是岭南的惠州、再然后是海南的儋州,一次比一次远,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都找到了生活的寄托,寄托之一是用自己的知识和修为,好好的造福于民。另外一个便是发现并推广了当地的美食,比如在黄州,用黄州的猪肉发明了东坡肉,并且写下了《猪肉颂》。在这样的吃货面前,我们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吃货吗? 文字选自《上海江东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