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提起杜甫,印象最深的就是诗圣这个称号。没办法不深,语文课里的圣人,除了孔子,就是他了。而且,好长一段时间里,孔子的圣人称号也不咋提,能光明正大地提的,也就只有诗圣杜甫了。
盛唐那个时代,诗歌圈子里,李白、王维、孟浩然是大咖,杜甫不是。不管是不是,生活得继续过,诗得继续写。晚年时,他写诗感叹“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在写诗这条路上,他没有得到什么现世的好处。当时人选诗集,也没有选他的诗。生前无知音,身后无名声。这就是杜甫最初的处境。
杜甫的诗,进入主流视野,要到中唐。中唐人推崇杜甫,把他推到和李白齐平的高度。李杜并称,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但那时候,杜甫还不是诗圣,而是老杜,是杜工部。杜工部这个称呼,没啥出彩的地方。过去,过世的文人官员,后人提起来时,要不称他的官职,要不称他的郡望。杜工部、杜拾遗,都是前一种情况。老杜这个称呼出彩。一开始,是韩愈先这么叫的。“近怜老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韩愈这么一叫,大伙儿一听:好,叫着顺口,又合了俺们对老杜气质的想象。老杜,自此就成了杜甫的文学“匪号”。
到了宋朝,老杜这个名号就传开了。方深道还搜集大宋朝评老杜诗的文字,编了一本《诸家老杜诗评》,足见宋人对老杜的认可。后世的诗话词话里,提起杜甫,脱口而出就是老杜的,林林总总怕有几千条。如“诗人以一字之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不穷,殆不可以形迹捕”。再如“唐人学老杜,惟李商隐一人而已”。
诗圣这个名号,按到老杜头上,要到明朝了。仇兆鳌《杜诗详注》序里说:“明人之论诗者,推杜为诗圣,谓其立言忠厚,可以垂教万世也。”但到了清朝,诗圣还不是老杜独享的名号。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里说:“两汉以后,必求诗圣,得四人焉:子建如文、武,文质适中;陶公如夷、惠,独开风教;太白如伊、吕,气举一世;子美如周、孔,统括千秋。”虽然,按照传统文化,这些圣人的阶位里,周孔最高,可毕竟不是唯一。那时候,戴圣人帽子这件事儿,做得有些泛滥。
到现在,诗圣成了杜甫的专用名号,别人戴不上了,
但老杜依然是叫起来顺口、提起来顺手的一个“匪号”。学者们聊杜甫、写杜甫,常用的,还是“老杜”这俩字。
——山外青山之20200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