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越努力越幸运》你到底为谁而读书

【读•书】《越努力越幸运》你到底为谁而读书

2018-11-04    06'11''

主播: 向远方Reader

174 0

介绍:
【读•书】《越努力越幸运》 你到底为谁而读书 当你坐在教室里时,当你打开书本学习时,当你在为了读书而努力时,你能大声地说出自己在为谁而读书吗? “读书”,是一个有魔力的词语,能给你的内心带来安静和踏实,会在你的心中点燃躁动的火苗。结果如何,取决于你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何读书,你有没有陷入中国式迷茫。 中国的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不错过人生最好的启蒙时期,绞尽脑汁地安排孩子们的课余时间。众所周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难度和强度在世界范围都名列前茅。高强度的课业压力,数不胜数的辅导班,学校和家长联手促成了中国特色教育模式的诞生。 流水线式的培养方式造就了一批又批合格的考生,在全球的各大考场上声名赫赫。某一段时期内,各国教育专家都不禁惊呼:中国下一代崛起将无可阻挡。 可事实确实如此么?科大少年班,一个曾经无比响亮的名字,鼎盛时期云集了中国最为精英的一群少年。当时,一部分少年在自己十二三岁时就已经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所有课程,并通过高考考入少年班,另外一部分则是在某些学科中展现出超前的学习能力和天赋而被保送进入少年班。 起初少年班的孩子们被学校寄予厚望,媒体也大肆报道这群年轻天才们的事迹和成长经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渐浮现:由于和正常学生的年龄差距过大,心理稚嫩并缺乏独立的生活经验,这些少年们大多出现了自理能力差、无法融入集体、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情况。除此之外,面对陡然提升的大学课业难度,他们不约而同地陷入了迷茫之中,仿佛一下子失去了灵性。日复一日,这批曾经的天才们在迷茫中逐渐消沉,有些甚至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而选择了退学。最终,少年班以惨淡的结局收尾,这些曾经的天才少年再一次演绎了现代“伤仲永”的故事。 相比于中国,美国小学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吝啬鬼,在学校里,孩子被严格限制所学到的知识数量,孩子每一个知识的获得,也都不是简单地课堂灌输,他们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通过自己双手去实际的体验,最终才可以学到想要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美国孩子们通过动手、思考和感悟收获到的,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也正是如此,美国孩子对知识总是会保持着渴望的态度 而在高中阶段,美国学校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而中国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制度的差异,导致了中美学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也决定了他们大学时的成就。美国的学生们,面对大学期间新的挑战,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学习;中国的大学生,很多人到了大学会觉得终于摆脱了束缚,去游戏,去享受,放弃了主动去学习,有的甚至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哈佛的成功不是偶然,在美国的教育制度下,整个校园中都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对学习的渴望,这也是成功所需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