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里的年味

童年里的年味

2021-02-18    07'11''

主播: 如果😻😊

237 4

介绍:
童年里的年味 作者//经纬 在一切开启“快餐”模式的今天,年的味道变得越来越淡了。就说有着“古城”之称我的故乡亳州吧,年味也大不如从前。那浓浓的年味,欢快的气氛只能在时光的旧底片中找寻回味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故乡的年,是从腊八开始的。大人的年味是在他们一双勤劳灵巧的双手里,腊八过后。持家的奶奶和妈妈就开始精打细算地为年做准备了,她们不停地忙碌着。腌腊肉,装大肠,做面糖,炸麻叶,蒸大馒等等。最有趣的是,炸麻叶时,大人们是不允许小孩子多说话的。譬如,“啥时能炸好呀,油别扑锅了”之类的话。特别是“油扑锅”的话,万万不能够说的。因为,小城的老规矩还是很多的,人们把置办年货看成一项很神圣很重要的事情,认为此话是不吉利的。倘若管不住嘴巴的孩子,无意吐出此言,恰好放进切好的叶胚时,油忽然冒出了锅,那就是触犯了神灵,可不得了了。小孩的脑袋瓜子上定会挨上一擀面杖的。我便是那个多嘴的小孩。真不敢相信,笨嘴笨舌的我,小时候会那么地令人讨厌?其实,现在想想哪里是小孩嘴灵呢?分明是用了廉价的棉籽油。 记忆中,年前打扫卫生也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施工员不但有奶奶妈妈,爸爸也得派上用场。清扫高处的灰尘,粘补各房间用报纸糊成的顶棚,油漆出新门窗、小板凳之类的都是爸爸的活。总之,过年是一年当中最大的事,也是最隆重的事。忙于工作理家的妈妈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忙得跟过年的样。不是吗?姊妹四个过年的新衣服都是妈妈灯下踩着缝纫机一声声咔哒咔哒出来的。 故乡的童年里,孩子们的年味是在充满期待的眼睛里。 过年了,可以不用上学,不用早起。即使犯点小错误,沾了年景的喜庆也不会挨打受罚的。整天就是变着法子的玩耍。老宅里捉迷藏,推铁圈,踢沙包,玩石子。悄悄地偷吃过年的瓜子花生,假如被大人发现,挨了训斥,心情也是绝妙的美。记忆最深刻的是每年的年三十,我们家是过晚上的。三十的上午,一家子都会去离家最近的澡堂一个澡,日子再苦也得过个干净的年。午饭前,对联一定得贴上的。依稀爸爸像个得意的“王”带领带着我们姊妹几个把一家人的幸福欢乐虔诚地贴在了春的门楣上。 没有电视,没有春晚的年三十,一样充满甜蜜喜庆的味道。“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劳累一年的长辈们此刻闲了下来。烛火映红了奶奶妈妈的脸庞,阵阵清脆欢快的童声飞向窗外。吃过年夜饭,收好碗筷。该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妈拜年了。而后,穿着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裳,口袋里装着带有爷爷奶奶体温的两毛钱的压岁钱,雀跃着再去给本家的奶奶叔叔们拜年。本家的奶奶平时手抠,但过年了也会给上个一毛两毛的。前提是我们给她磕头行礼才给的。见钱眼开的孩子还是屁颠屁颠为“五斗米”折下小腰。受了大礼的本家奶奶老脸儿乐开了花。 从阵阵鞭炮声中醒来,已是初一的早上。吃完新年的饺子,小伙伴们开始结伴挨家挨户地给一条街上的邻居们拜年了。男孩子们一路打闹嘻戏,女孩相互比着谁的新衣好看。一个年拜下来,口袋里装满了糖果和瓜子。调皮的男孩用压岁钱买来嚓炮,专朝女孩堆里扔,女孩哇哇大叫,男孩开心大笑。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大街上看民间表演,无论走到哪里,好像整个年景里都是孩子们的天地。 欢乐的气氛,浓浓的年味,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吃过元宵,点过灯笼,故乡的年才算正式过完。每每到了十五的晚上,当灯笼里的蜡烛燃尽了,璀璨的烟火消失时,坐在大门外水泥台子上的孩子,默默地数着天上的星星,有两行泪珠流出。 人的一生有多少回忆,始终甜蜜着你的内心,细想起来,没有什么比童年和童年里的年味更让人回味的了。它用特别而欢快的音符开启了你生活的起点,历尽沧海桑田,它始终在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闪烁……
上一期: 我们家的年俗
下一期: 迟到的惊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