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微电台Vol.22《错误》

大音微电台Vol.22《错误》

2015-01-27    09'03''

主播: 大音微电台

100 6

介绍: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运用神来之笔,把它描写得更加美丽。郑愁予本名郑文韬,是台湾现代诗社的重要成员,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并能把传统的诗词意境与现代西方的艺术表现手法相揉和,读他的诗仿佛看见一位穿着蓝色长衫的古代诗人,于是乎,郑愁予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而《错误》则是他最经典的一首诗歌。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人以凄美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暮春三月,东风和煦,柳絮飘舞,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个女子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没有东风,也没有柳絮,她听不到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而意态慵懒,云鬓不整,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春帷不揭。浪迹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可“我”未入家门,她失意万分。全诗不足百字,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长的期待,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惊喜,最后是失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言已尽而意无穷,可谓余音袅袅,耐人寻味。 《错误》这首诗共9行,96个字,篇幅不长.但所运用的艺术技巧令人赞叹不已。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明显可见的纵线是由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上,从而使诗情层层推向高潮。从横线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途经女子的住所而不进去,才使期盼的她“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最后两句本应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诗人在这里又用了一个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不齐,在不协调中焕发出光彩。 这首诗的另一个动人之处就是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这一说法,粗看似乎矛盾,细品便知其妙。“达达的马蹄声”敲响了思妇希望重逢的心灵,因而美丽。但是,这马蹄声并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因此对思妇而言又是个错误,它表现出了相思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另外,此诗语言之美还体现在意象之美。诗中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帷”,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体现了诗人的中国性的根本所在。 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的主题定位在思妇期盼心上人归来的执着的爱情上.未免太肤浅了。其实诗中的“我”难道不可以理解为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游子吗?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有一种漂泊的心态,他们在台湾岛仅仅是一个“过客”,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自己的亲人团聚。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错误》中有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是一首期盼大陆与台湾早日统一的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文稿| 网络 朗读| 舒心 音乐| 《假如爱有天意》电影插曲 出品| 大音微电台(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订阅号: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 《黑人谈河流》收集在 《 桂林山水个——中国抒情诗歌经典作品欣赏 》中,想要了解更多,可在淘宝搜索“大音音像出版社”的淘宝店铺,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