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重于疗愈
我们发现许多人参加我们的研习会都是希望能够得到疗愈。这种企图常常会干扰到创意的生活。我们对许多案主说,“如果你是来这里寻求疗愈,你会失望的。你的生命没有药方。你在这里能做的是学习欣赏你的生命与你的情况。”对于患有疾病来到这里,希望得到神奇的疗法来化解病症的人,听到这种话是很受打击的。然而,能够对自己的疾病采取探索态度的人,常常会对自己的生命与状况有很不一样的感觉。许多案主只是把专注焦点从身为一个病人转变成对生命与创意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疾病就比较没有破坏性,有时候,很惊人的,疾病似乎消失了。就算是症状仍然存在,他们的生命品质也提升了,他们对生命与所爱的人感到更有活力。
一位克服了癌症的学生如此说:
有人问我如何治好癌症,我总是这么说,“我没有治好我的癌症——我只是决定要专注在生活上。”这两者是两回事。也许结果一样,但是治疗与生活是两种大不相同的过程。
对她而言,任何想要摆脱癌症的企图都反而会固着于疾病的过程。她转为好奇,而不是想要“修理”疾病,于是反而能够接纳一个奇特的观念——癌症是一种求生的机制,对她很有好处,在生命绝望的时刻,癌症就像是一个“朋友”。她相信要想治疗根深蒂固的疾病,必须在态度上有重大的转变。
我相信我是抱着好奇心去看待治疗,专注于当下,并且愿意臣服于我的感觉的。我特别提到臣服,因为这个过程对我特别困难与漫长。
由于在儿时承受了许多虐待,长大后的她变得非常有控制欲,追求成就与地位,但是无法坦然地接受自己更深的感情。她学习与其他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在过程中,她体验到了很大的恐惧——在儿时,这样的脆弱会让她冒很大的危险。她必须学习臣服于此,并认清她的恐惧是对于过去,而不是现在。
我说臣服是我有信心能够感觉到我的完整感受——痛苦、快乐、悲伤、兴奋……
她逐渐软化,对自己开放,重新发现了自己与更深内在的联结。她从求生模式(也就是癌症发生的模式)转变为较脆弱、开放与成长的模式。
以前我害怕自己的感情。我会想要改变它们,或用它们来控制其他人。臣服于感情的感觉很不一样。所以我相信这是我界定态度改变的方式……我想态度的改变就是从受害者变为自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