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245 弄堂茄山胡 氽来鐘
文 / 彭瑞高
七宝镇因拥有七样宝贝而得名,这个大家都晓得。其中有座“氽来鐘”,就挂在老街北面钟楼里。恁重一口钟,居然会在风雨之夜,沿着香花浜,一路“氽”过来!我活了大半辈子,至今没弄懂其中道理。
这个“氽”字,也在我心里盘了几十年。“氽”念tun,跟“吞”同音,只是音调不同。小时候写作文,我把油炸花生米写成“油吞花生米”,老师朱笔圈出“吞”字,把“氽”写在一侧,要我照抄十遍。我一边抄一边想:这字这么怪,“人”在“水”上,“氽江浮尸”的“氽”字,会不会就是它啊?我把这想法告诉老师,老师狠狠白了我一眼。
后来翻字典,看到“氽”即漂浮之意,才晓得我那句话其实没问错。之所以惹老师翻白眼,大概是因为“氽江浮尸”这词不吉利。老早在上海,是有人拿“氽江浮尸”来咒骂人的。
“氽”引申出另一个意思——“用油炸”。估计油炸时,食材都浮在油上,所以才用这个字。“氽肉皮”“氽油条”“油氽果肉”“油氽黄豆”……都是这么个做法。
跟“氽”字极其相像的,是“汆”。“汆”念cuan,第一声。食材投进沸水里过一下,叫作“汆”,譬如说,“把肉片汆一汆”“汆一把菠菜”“汆一只鱼片汤”。同样是烹调,“汆”是把生鲜货投进滚水里煮一下,动作要迅速;而“氽”是油炸食品,动作可以慢点,东西不炸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