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即世间万事万物,没有什么是必须这样或者必须不这样的,只要符合道义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不固执己见,按照道德规范为人处事,这也是显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换个角度理解,只要不违背道义原则,对人对事就没必要过于追究,凡事抱持一种洒脱大方的态度,那么自然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美好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
六尺巷
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各持一端,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朝中高官,官府和旁人都不愿介入评判,以免沾惹是非。纠纷于是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派人去京城告诉张英家里发生的事。
家人的书信送到了京城,要求张英向官府打招呼以“摆平”吴家。张英阅过书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不一会儿,张英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他将诗折了几折,装进信封,交给来人,命令他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信里一定有张英维护家族利益的意见和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家人拆开书信,看到的却是一首打油诗,很是失望。后来寻思,确实也只有“让”这唯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珍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家人将自己家的垣墙拆除,退后三尺再砌上。
朝中高官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吴家一家人热泪盈眶,吴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就此平息了,结果是两家之间空出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六尺巷由此而来。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