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晚安-163】偏才大师与他们的伯乐(编撰:刘宜章)

【书香晚安-163】偏才大师与他们的伯乐(编撰:刘宜章)

2016-12-20    15'01''

主播: 念念不忘书馆读者电台

38 3

介绍:
晚安留言 很多人从小会因为偏科而受到来自老师、家长的训斥。各种补课,培训,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今晚要分享的文章,讲述的是一些名人,正是因为偏科,而破格录取的趣事。 如果,因为偏科而失去机会,那我们将少听到很多很多后来如雷贯耳的名字。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他们的老师功不可没,而那些发现好苗子,能够因材施教的老师,他们的教育理念无疑更加超前和科学。一个老师不应该以带去一群流水线式一个模子里扣出来的学生为荣。 在“创新”成为高频词的今天,那些培养学生只能写出一个标准答案,且不容挑战权威的教育模式下,又如何能创新呢?校园里局限创造性,校园外又鼓励创新,这个难度岂不是太大了点……在教育理念上,无论当时著名的北大、清华、还是战火中孕育出的西南联大其包容并蓄的氛围比现在要灵活和高效得多。 在这个全城因雾霾停课的夜晚,让我们再次关注教育的话题。让我们走进那些偏才大师的伯乐们…… 2016年12月20日星期二 总第163期 15:01 偏才大师与他们的伯乐 编撰:刘宜章 朗读:Lidy “钱钟书们”被破格推荐上清华   在中华民族众多的“脊梁”中,曾涌现了一大批大师级偏才。远的不说,仅以民国以来的历史为例,便可窥一斑。      1917年,罗家伦想修外文,报考北京大学文科,恰逢胡适判阅其作文试卷。胡适毫不犹豫地打了满分,并向学校招生委员会荐才。可校委们查看罗家伦的全部成绩单后大吃一惊——罗家伦的数学成绩竟是零分,其他各科分数也平平。在取还是弃的争论之际,主持招生会议的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罗家伦。      罗家伦后来成为“五四”风云人物,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传诵一时的《五四宣言》,便是他的手笔。“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的警句,曾激励广大有为青年奋起救国。      碰巧的是,12年后,已是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在招生中也遇到了偏才——钱钟书。钱钟书当时“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数学15分”,比罗家伦当年考北大的成绩略胜一筹。于是,罗家伦在钱钟书的名字上大笔一勾,破格录取。      在大胆破格录用偏才方面,清华似乎比北大更果决。国学大师季羡林,从上小学开始,便文理偏科严重。报考清华大学时,百分制的数学考卷,他只考了4分,而他的第一志愿,居然还是数学系。尽管如此,季羡林还是被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录取。      1912年,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全国招生,学制8年,毕业后公派去美国留学,考试科目是国文和英文。闻一多报考,虽然英文考了零分,但因一篇效仿梁启超风格的《多闻阙疑》,写得洋洋洒洒、气势不凡,老师将他破格列为备取第一名。      闻一多也是一位敢于破除学科偏见的教育家,著名文学家臧克家就是他发现和培养的。1930年,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但他数学也是得了个零分。可是,他的这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得到了时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主考老师闻一多的赏识,臧克家因此被破格录取。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放眼当下,尽管通吃各科的“考霸”层出不穷,却鲜见以专科专业见长的“偏才怪杰”。究其原委,一是围绕高考指挥棒的学生,不敢拿自己的学习个性“赌”明天,二是标准化的招生制度扼杀了偏才。而缺乏偏才的社会往往缺少深度与活力,因为,有时偏才与大师仅一步之遥。 世有胡适,然后有吴晗  博学多闻、温文尔雅的胡适,同样是一位难得的敢于破格录取偏才的伯乐。      1937年之际,北大的招生不是采取全国统一高考的方式,而是几所名校自己组织联考。沈从文妻子张兆和的姐姐张允和报考,结果数学得零分,作文却相当好,其他科目较平常。时任中文系主任的胡适看到张允和的作文,立刻大喊“这个学生我要了”。但北大的招生规则是“任何一科如果是零分,都不能被录取”,胡适找到数学改卷老师,让他无论如何在张允和的卷子上找出几分。数学老师也很坚持原则,说“零分就是零分”,一分也不肯给。直到胡适找到校务委员会拍桌子骂人,北大才终于破格录取了张允和。      与张允和“顺利”被北大破格录取相比,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报考北大却颇费周折。      1931年初春,胡适应北大校长蒋梦麟的聘请,出任北大文学院院长,于是吴晗也准备报考北大史学系。之前,吴晗因著作《胡应麟年谱》得到胡适器重,并被收为弟子。他的考试成绩却让人大跌眼镜:文史、英语都是满分,数学则是零分,按北大“一门得了零分不录取”的规定,吴晗上北大不成,马上转报清华史学系。结果吴晗文史、英语都得满分,而数学还是零分。      当时,清华大学录取新生的规定和北大相同,考生有一门得了零分,就不能录取。不过与北大不同的是,他的文科成绩如此之好,引起了校方的注意。胡适其后也写信给清华校长翁文灏,请后者大力培养吴晗。最后,清华首开特例,破格录取了吴晗。清华这个决定轰动了北大,胡适一再对人说:“北大的考试制度太不合理,像吴晗这样有才华的学生,竟因数学不及格而未被录取,太可惜了!” * 文内图片来自网络 * 本文作者:本文由刘宜章 编撰,原文曾发表在《文史参考》 * 文中末尾播放的歌曲:赵雷《少年锦时》 * 本栏目编辑李庆治,本栏目招募志愿编辑 欢迎分享稿件,欢迎推荐原创文字,或参与朗读,投稿邮箱:tougao@nnbwyd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