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讲解57——复习

三字经讲解57——复习

2016-04-08    53'23''

主播: ww_echo

688 25

介绍:
【正音识字读经典】微信公益课程——泰勒吴军华老师主讲。 《正音识字三字经》第57讲主要内容摘要(注:时间匆忙,摘录多有疏漏不及不当之处,当以原声为主): 1、全国各地,除了天津、上海、西藏、宁夏、澳门外,已经建立了许多分群。昨日通过了志愿者章程和正音识字读经典会员制度,通过建立各种制度的建立,保障各地读书群的健康发展。 2、昨日在“首孝弟”四句用了较多时间,最重要的是开蒙的方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我们的学习必须要知道方向(目标),并向这个目标包容向上。就是要知道自己当下的水平,要知道与目标的距离,并不断向目标靠拢。学《三字经》,目标就是学王应麟的为人、运用实践他使用的方法。吟诵的珠穆朗玛峰在哪里?至少要达到老先生的水平。徐教授常说知道吟诵用半天,会吟诵三天,吟诵入门7天,熟练30天,吟诵得好用一辈子,最终爱上读书、饱读诗书,升华人格,向上走,永无止境。这个过程我们需要真诚真实,不敢开口吟诵,就不够真诚真实,我们不要被面子所阻碍。 4、“曰四时”八句。一韵到底,平声韵“冬、穷、东、中”。我们教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方法,需明了各种缘起因素,才有可能讲得好。比如对孩子讲与对成人讲就有很大差异。原则上来说,前四句的重点是“运不穷”的时间感,这个“不穷”的时间感,某个方面来说造就了我们的历史观。后四句重点是“应乎中”的空间感,这个“中”,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中”,不同的地理位置者有自己的心中的“中”的感觉。所以这里我们不仅要留意到包括上下左右等等常识性的人文地理知识,还可以深挖由此生发的我们的人文观、历史观,比如能深刻体会时空的差异,就能理解谅解对方观点的不一致,就能包容等。 5、鼓励大家多用方言吟诵。文化的多元、差异正是我们时空观的一种反映。
上一期: 三字经讲解56——复习
下一期: 《中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