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讲解62——复习 十义

三字经讲解62——复习 十义

2016-04-15    59'13''

主播: ww_echo

499 22

介绍:
【正音识字读经典】微信公益课程——泰勒吴军华老师主讲。 《正音识字三字经》第62讲主要内容摘要(注:时间匆忙,摘录多有疏漏不及不当之处,当以原声为主): 1、4月23日是国际读书日,各地政府都在举行一系列读书活动,师友也可以组织,将吟诵读书法进一部推广开来。总体来说,吟诵读书法、正音识字读经典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前者是读书法,后者重点放在了读书如何起步上。 2、今天复习最后一课,“父子恩”至“人所同”十句。大致来说《三字经》从开头到“老何为”是劝学篇、从“玉不琢”至“宜先知”是孝悌篇、从“首孝悌”到“人所同”是知数篇。 此十句,首先应了解五个韵:从、恭、朋、忠、同,在平水韵中是同一个韵的,虽然普通话“朋”读起来有一些不同。这几个“一东韵”读起来很有庄重感,是《三字经》的高潮,要把这种大气吟出来。《三字经》一般四句一换韵,有时八句一换韵,这里十句一换韵,视文意需要而定。 不管我们做什么社会角色,都必须符合《三字经》中的“五伦”“十义”。谈论“五伦”“十义” 放在作者的年代相对比较好理解,但其作为“经”,作为最优秀的启蒙教材,其义理是跨越时空的,所以今天依然有实际意义,读起来很亲切,但不必对“十义”的顺序进行计较。学习经典,就是必须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否则无法深入。 五伦中,朋友,君臣是无血缘关系的,所以有拜干爹、结拜兄弟的形式让关系更密切。 五伦中,夫妇是非常重要的一伦,古时同姓不通婚,同部落不通婚,我们很早就有遗传的概念,这样让整个中华民族连接在一起。在伏羲时代,有各种不同的部落,如伏羲的是龙部落,还有鸷部落,蜥蜴部落等,相应于龙(蛇)、鸟(凤)等动物比较多的地方,衍生出龙凤之说。到该结婚的年龄,需到其他部落婚配,开始是抢婚,经常出现部落争斗。伏羲对此进行了改革,到鸷部落送礼求婚,以礼相待,在从野蛮过渡到文明的过程中,伏羲氏这一今天看来很平常的举动为人来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使人类脱离了动物性。虽然这方面没有文字的记载,只是类似的神话传说,但不应该只是当成传说看,这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后来诸侯国的通婚,就为和平创造了条件,而通婚的女子,也不是现在文化所展现的只有痛苦,实际上也是很乐意的。所以在中国,婚姻从来不是个人的问题,认为婚姻只是自己的事,这种观点最多流行了几十年。“天下一家人”的理念与通婚有很大的关系。昨天讲到“灭九族”,也是负面的宣传比较多,正面理解比较少。我们学习经典,应该树立正确的中国思维,要全面。 3、下节课,补讲“曰喜怒”至“乃八音”。
上一期: 三字经讲解61——复习
下一期: 《中庸》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