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音80讲分享
5月10日晚,徐建顺老师在微信平台上说,国学是心灵与精神的教育,如果只有传统技艺教育如吟诵,而没有发生精神影响,就失败了,还增加孩子老师的负担,希望大家思考怎样把国学教育做到心灵上、中国精神上。
想起去年的两节思品课,一节安全、一节运动。在体制内大班,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安全教育内容的认识和设计。以往大多讲血淋淋的教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安全是伴随人类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古老又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劳动人民有丰富的安全观念,如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弟子规》里的“宽转弯,勿触棱
”等等也是这方面的知识。故设计“带上安全去旅行”的课题。旅行第一站:知天知人。注意安全的视频,让学生发表看法,然后打开经典句子,如“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等让学生读并讲解;用汉文帝孝顺的故事,引出《游子吟》及“明年春色至,莫做未归人”(《三月晦日送客》)等让学生吟诵,让学生体会母亲及朋友的担忧和希望出外者安全归来的心情。孩子最终明白,得出人的生命比天高的结论。
对运动的认识及教学设计。题目《运动之美》。古人谈运动之美。唐药王孙思邈:“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明白再举华佗的话:动也形气意动,不动形至气运,运动使身体健康,运动会有精神,再谈成语与运动之美,古诗与运动之美,对联与运动之美,然后具体展示动作美、拼搏美、友爱美、坚持美、团结美等等,用“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以射箭比赛表达立身处世的风度。完了对饮一杯酒,赢了就说声承让,输的就说声领教。都有礼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思想,还加上文化的一种精神。国学教育要做到学生精神和心灵上去。
《三字经》”知某数”。联想到数学,抽象思维发展的结果,是基本的教学内容。在《周礼 保氏》中说“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数学是蒙学教育中很重要的内容。《三字经》“一而十——千而万”,用一系列自然常识教育。讲“三”、“四”——“十”。现在的学生做了大量的数学题,却胸中无“数”,缺少思考,缺少逻辑,缺少条理。现在讲讲数学背后的传统思想。如“一”。最小的原始单位。表示数量的少等等,其常用义与哲学义有关。许慎解“一”:"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生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万物从整体分化出来,每分化一步都是为某物的数之始,所以“一”有整体的意思,也有个别的意思,即包含了相反相成的两极关系,所以有内涵,很微妙。
“三才者 天地人”:“才”是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最基础的要素。《易经》“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很早就将三者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的天文学明代以前一直领先于世界。历法源自殷商时期。周代对四季划分已经很明确了,“此四时 运不穷”人与自然规律要相顺应。“此四方 应乎中”,确定好中才能知道四方。上古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中心。中央之国就是中国的简称。《大学》里有“事有终始,物有本末”把握好“中”,就把握了终始,就可以把握好四个方向。所以《中庸》很重要。古人对在建筑过程中,比如墓地时,是非常精准的,有些误差不超过万分之一。自去了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龟山汉墓后感叹古人太有智慧了,对数的把握太精准了,误差是万分之一,连硬币也难塞进去。对数的了解也更深了。经典学习要落地落实在生活中才有生命。以卅(三十)和廿(二十)为例。重阳节讲九的特殊意义和敬老的故事。数就在身边,数的故事及背后的含义。
现谈教学设计,从一而士到应中。到千而万,首先带学生读出气味来。投影出金文甲骨小篆,讲有关数字,逗着学生学,投影一到三万的数学符号图,在商代就创造了有关的数学符号。第二步学三才者到夫妇顺。先带着反复读。讲三光者和三纲者。三纲者可以简略带过去。重点讲三才者天地人。以周易的句子要学生读人要从低到高读出自豪感、天人合一的感觉。之前讲过的现在依然可以讲,在原来的基础上加点内容,让学生螺旋式向上升。“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简略讲伏羲等的故事。讲人与自然的和协相处。
第三步曰春夏至此四时,读出周而复始,没有穷尽的感觉。南北到应中,看中国地图了解方位,再了解广东、广州及学校的位置,了解广州的中轴线,了解城市的布局。现在学生的空间感不够要加强训练,了解四方与四季与人的关系。四方与四季的关系,东方为春之地,东风指春天的风,南方为夏之地,指夏天的风。西方为秋之地,西风为秋天的风,北方为东之地,北风为冬天的风。人的一天与四季相关联。“晨如春,午如夏,暮如秋,夜如冬。”黄帝内经主张与天相应,与四时相符。要根据四季的变化改变日常的生活规律,安排每日的学习和作息。
再谈读诸史部分。读出德和善。思路:整体把握中国历史朝代,先读历史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山坡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只有社会安定才能过上安稳日子。很多帝王只想一已之私欲,没有修德。孟子:君王与百姓同乐则旺也。孔子论语泰伯篇论尧舜,尧天舜日比喻太平世。在商汤取代夏。周朝泰伯三让故事。考学生,讲鼎问中原的故事。在孩子心里塑造正能量。保持自己的兴趣,吸收正的能量不会走偏。希望推广国学,推广仁德,推广开了才能取得社会和谐,虽不肯定会大同,但稳定的日子才会长久下去。仁德的教化才会越来越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明天谈谈教学设计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