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讲解86——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三字经讲解86——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2016-05-20    42'55''

主播: ww_echo

220 11

介绍:
【正音识字读经典】微信公益课程——泰勒吴军华老师主讲。 正音86讲 2016/5/20   1.请大家加一下正音的微信公众号。那里可以交流,发表您的想法。 诗,号,求三个生字。先学“号”,HAO4,号的小篆、正体、楷体。简体的号,小篆就是这样,后加了个虎,简化字的过程仅是为了方便,跟字义不一定吻合,但很多字选的很好,就是古字。参与人员也是非常有学问的。当时的导向是简单化、拼音化,会忽略文化的含义。有些地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后来用的就是拼音文字。完善要靠民众和专家的智慧。 号上面是口,本义是大声喊叫,念二声,尔雅说号呼也。阴风怒号也是大声呼叫。念4声时名称、称谓的意思。“号为张楚”,“自号称王”是称谓之意。本文也是此意。 2.求的字形演变:金文、小篆、楷体。最初的“裘”,与皮衣有关。古人穿的皮毛衣,把毛穿外面,引申义为追求,寻找,谋求的意思。易编“求,所也。孟子告子:求,则得之。吕氏春秋有“入水求之。”都是引申义。三字经的求用的引申义。 3.今天首先解了求和号,为何先讲这两字,它们有共同特点,号右边加上虎,求字下面加了衣,我们的简化字又恢复了原字。上面两个字在演变中都有共同规律,我们学习的240个字,以前也学过类似的字,可以整理出来给大家分享。 4、下面我们解“诗”字,先分析字型。刚才给出了小篆和楷体,是左右结构,左边是音或言都与说话有关系,右边是寺,寺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之,之指逐渐放大。之和寺音也比较接近,下面是手加点,做事有法度。寺就是有法度的放大。就是有法度的地方,到寺庙要守规矩。寺现在也指关属的名称。大家看电视上有大理寺,主要是负责审核刑律、案件的地方,类似公检法部门所以寺与法度有关系。有法度逐渐放大的说话,就是今天的诗字,音的演变由之-寺-诗。《说》诗,志也。《书经》诗言志。诗主要是言志,有法度有规律放大,好像我们吟咏一样,1遵守基本法则2放大3用嘴说。通过放大清晰的说能表达更加清晰、明了。《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本文诗特指《诗经》,诗经就是诗,经是后来加上的。诗的文体随时代发展越来越多,产生各种诗,所以诗就特指诗经。《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里诗指的是诗经。本文诗书易特指诗经。号六经为:春秋为一部经,诗、书、易、礼,还要加上乐,诗、书、礼、乐、易、春秋统称六经。因在王夫子之后乐经找不到了。据专家学者研究乐经很有可能像礼记这样的文章。通过乐如何修身、教化人们。下节课我们将逐渐解释每一本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