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讲解87——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祥

三字经讲解87——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祥

2016-05-23    51'45''

主播: ww_echo

396 18

介绍:
【正音识字读经典】微信公益课程——泰勒吴军华老师主讲。 第87讲摘要: 1.     我们在识谋文这部分,学了小学,又进入大学部分论孟中大孝。小学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大学部分论孟中大孝是作为儒士必修的内容。论孟中大孝之后的六经也是儒士必修的课,是从事其他行业的选修课。“如六经当讲求” 学习六经是有次第的。中提到首先读《易经》。 2.     现在我们有很多弘扬国学的流派。有人提出先读《论语》。这个提法也有依据。但按照王夫子的说法,是在蒙小之后读《论语》。“小学终,至四书”。也有提出先读《易经》的说法。王夫子表达“小学终,至四书,”“四书通,孝经熟”后《易经》是要读的第一本书。以上两种说法,都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蒙小阶段才进行读《论语》和《易经》。 3.     我们穿插着读书,这样效率不高。应该一本书一本书的读。比如花一大段时间专心读《论语》,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否则一本书还没读透,回头再花时间重读,没有连贯性,效率更低了。如微信让我们的时间分成一些小碎片。因为花小碎片的时间来学习,是浅学习,表层面的学习。我们读《易经》也是这样子。把《易经》读深读透才开始下一本书。 4.     我们今天学习《易经》。“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义详”。“易”出现两遍是入声字。我们分两讲分享上面这12个字。“易”这里特指易经这本书。《易经》是讲易的,古人书名是对书内容的高度总结,很纯朴实在。现在汉字学习笔画和拼音,不知道来源,死记硬背建立不了字感。《易经》我们要结合易经讲“易”。我们重新复习“易”的甲骨文,小篆和楷体。大家对“易”的说法很多。有种日月的说法。易经里面主要讲阴阳。从这种角度说易经由日月组成的说法有点牵强。如日月“明”,中还有一种说法:月光透过窗口照过来。。我们仔细看看甲骨文易像蜥蜴的样子.我们古人在造字时效仿自然,看到物体的特点去运用。以前也学习过类似的字。我们研究蜥蜴时要按照古人的态度研究。“易”像蜥蜴是许慎按照小篆在中的说法,从字形看左边是腿后演变成”勿”右边的背部演变成”日”。“易”像蜥蜴要追究到伏羲时。伏羲年代蜥蜴动物很多,现在也很多。我在马来西亚也看到蜥蜴,我就想到易经和伏羲,伏羲打猎为生,吃野果为生。说起蜥蜴我们谈谈龙。有人说龙由蛇演变来龙与蛇有很大不同。龙是有四腿的,蛇是没有的,但是它们的身形有点像。但是还有很多人认为龙是实实在在的动物而不是想象来的。大家想想龙跟蛇,变色龙比较下,龙是蜥蜴演变的说法也比较靠近。蜥蜴这种动物身上有鱼鳞无毛下蛋,随着气候地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来适应生存。《易经》是由三圣完成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夫子注释。古人根据蜥蜴既有相对稳定性,又不断变化的特征来描述世界规律,变与不变都是易,变与不变之间也是易,易不易简易是一个整体。《连山》《归藏》都失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易经》纳入了西方的哲学范围是比较晚的概念,这对《易经》的认识不全面,从辨证法角度来学习比较窄化。《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思想和天人合一,是教我们做人做事的一本书,回归到修身上是符合中国人的态度。《易经》是百经之首,是高度总结,因此也出现了很多的分支包括借鉴西方哲学思维都是很有价值的。总结强调学习易这个汉字就可以认识到《易经》的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