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讲解103——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三字经讲解103——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2016-06-16    36'25''

主播: ww_echo

138 5

介绍:
我们学习完了《诗经》和《春秋》,今天学习《春秋》中的《三传》。 《春秋》是孔子所修,所编撰,非常简洁,《三传》是《春秋》的细化。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入声字“谷”,“谷, 梁”叶平声韵。 我们对《左传》比较熟悉,中小学课文有选篇。作者左丘明。《论语》记载“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左丘明是鲁国史官。中国历史上的史官制度,各朝代都有所不同。刚开始的史官制度,是与政治分离的,有监督作用,君王会因此留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留下不好的记录,遗臭万年。 左丘明与孔子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孔子完成《春秋》后去世,左丘明为《春秋》作传,即说明、解释,当时左丘明已经双目失明,由其口述,弟子整理记录成书。学古文,不能不学《左传》,学了以后,古文能力会大幅提高。口述作为《左传》的重要环节,是记录声音的,声音是有意义的,中国的经典不管是《论语》还是《孟子》,都有大量的“曰”,都是记录声音的。古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既然是声音的作品,我们在读《左传》的时候要吟诵,恢复它的声音和气息。读一读《左传》,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气呵成的,象打了一套太极拳,高潮总在文章约百分之八十处。《左传》的写作方法:先以《春秋》为经,然后是传,全书以史实结合经文,文笔简明生动,具有极强的表达力,对后世影响很大。 讲到这里,我们会不会想在蒙小结束后,学习四书五经呢?古人十年寒窗,读的书都是很有价值的,现在书是多了,但因为不是经典,甚至有些看法与经典背道而驰,造成思想混乱,反而越读越立不起来。 《公羊传》是在《左传》百年后出现的。作者公羊高,齐国人(今山东淄博)。《谷梁传》作者谷梁赤,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三传原为传,后被列为十三经。《左传》被称为春秋时的古文经,其余两部被称为春秋今文经。史上以《左传》为精读。近代也有精读其余两部的,如南海康有为和四会梁启超,据说受《公羊传》影响就很大。 “传”读CHUAN二声,也读ZHUAN四声。小篆与正体、楷体接近,金文是左中右结构,如把最右边的‘寸’字放在下面,就与小篆、正体一致了。“传”读CHUAN二声时,《说文解字》出现“互讯”,即互为注解。如《说文解字》“传,遽也”,“ 遽,传也”。关于“传”有很多解释,其中一种是见右边形状如车轮,解为“人使车轮转动”,即建立驿站传递信件和物品,类似邮政。这是很贴切的解释。“传”又引申为传授,传承。 “传”读ZHUAN四声时,虽声母不同,声调不同,但关联性很强。使用车马传递为传(CHUAN二声),驿站备的车马为“传”( ZHUAN四声)。《左传》中《成公五年》“梁山崩,晋侯以传(CHUAN二声)召伯宗”,《韩非子》“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故有“传车”,“传马”,“传吏”。 “三传者”的“传”,特指注释经文。《诗》云“六经经传”,故有传注、传书、传诂、传笺等。“传”(ZHUAN四声)是“传” (CHUAN二声)引申出来,所以知道原意是很重要的,这个原意要从字义和音上去体会。我们现在是以《说文解字》为主体,结合近代对甲骨文的研究成果,这对了解字的原意是非常有帮助的。